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现代散文 > 列表

现代散文

  • 最好的休息

    我认识的网络红人A是一个激情四射的男人,感觉他每天都有用不完的时间:写书、讲课、看书、赚钱、参加各种节目。他的微博上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竟然是:你怎么可以同时做这...

  • 那年盛夏

    大二的暑假,彭城热得厉害。那个暑假我没回家。在大学里,我不是一个骄傲的女子。一直以来,我的心绪被什么撩拨似的,每天乱乱的。在公共教室,每当听到中文系同学评论曹文...

  • 每天的盼望

    作为一名教师,职业的要求,我养成了读报的习惯。每天工作之暇,我就读读报纸,读了才感到浑身舒畅;每天睡觉之前,我就读一会儿报纸睡前的必修课,如催眠曲,假如哪天睡前...

  • 行善动力

    看一期访谈节目,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讲述了去欧洲游玩的一次经历。 他开车行驶在一个小岛的沙滩上,车轮不小心陷到沙子里头,结果车动弹不得。车子开始冒烟,一时间他...

  • 沙上芋艿香

    中秋佳节,人们除了品尝各式月饼,还要品尝糖芋艿。芋艿又称芋头,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经济作物。旧时芋艿还被选为皇室的贡品。据说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因有食用芋...

  • 谬托知己

    喜欢谬托知己,是国人陋习之一。谬托知己,指本与某人不熟或不认识,却对人谎称是知心朋友。当然,被谬托的对象都是名流大家。鲁迅就在《忆韦素园君》一文中很辛辣地讽刺道...

  • 海棠艳艳

    海棠花,艳。尤其是贴梗海棠,颜色深红,散发着夺目的诱惑,在绿叶映衬之下,可谓赤烈。而艳花无香,所以,张爱玲有三恨,其中一恨即为:恨海棠无香。其实,这并非张爱玲的...

  • 清点生命博物馆

    有一年去北京,参观国家博物馆,置身于那浩瀚的文物海洋,惊叹这个沧海桑田的世界里,还幸存一些物品于博物馆,抚慰着后世人们的心。 那么,在我们匆忙的人生中,纷繁的世...

  • 蹭WIFI的人

    公司搬了新门面后不久,我们发现,每天下班时,总有几个农民工模样的年轻人并排坐在门前的台阶上,一个个低着头,全神贯注地盯着手机。看到我们从身边走过,或者,听到我们...

  • 叹鸳鸯

    记得我幼时学会的唐诗里有一句合欢尚知时,鸳鸯不独宿,这出自诗圣杜甫《佳人》的诗句我那时并不解其中意,成双成对的忠贞不渝意味着什么我全无概念,只是觉得读起来琅琅上...

  • 海棠花未眠

    清晨六时,静,连鸟声也不好意思霸占整个郊野,只在栅栏上抛下几声啾啾,那是小山雀。也许是因为两只虎皮鹦鹉没来的缘故,小山雀不必嚷嚷,单是在桉树丛中起起落落,就搅出...

  • 雀喧禾黍熟

    望着一望无际的麦浪和麦浪中时落时起的鸟雀,我总觉得王维老先生这句雀喧禾黍熟就是描写麦收季节的。乡下麦收的那些天,城市一下子空旷了许多,回去的不仅仅是那些来城里打...

  • 风从黑水国吹来

    春天的风,不仅吹开了封冻的季节,也吹开了岁月的伤口。眼前的黑水国遗址,已被时光的风吹瘦了身躯,吹干了泪水,吹成了一片废墟。 透过被沙砾围困的残垣断壁的墙体,我仿...

  • 山村物语

    有一条路通向山外面 在我的老家,走人和牲畜的是小道,行车辆的才叫大路。 小道有多少?数也数不清,人的脚板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了小道。无数弯弯曲曲的小道,像大地的血管...

  • 净尽虚饰

    怎样认清一个人的本来面目?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 苏东坡少年得志,十余岁,就写...

  • 草儿等人来看呢

    这天我起床比较迟,阳光从窗帘后面使劲往屋里挤。缝里看到黄亮亮的,心便也灿灿的了。 住在小城之外,出门往后可以爬山,往前可以去江边。如此方便的依山傍水,我却极少出...

  • 鳜鱼三尺鲙如雪

    桃花、流水、鳜鱼,自唐代以后,就结盟成为了一个特定的叙事语符。静态的桃花,流动的河水,繁衍不息的鳜鱼,共同描绘出了一幅关于春日的诗性图景。 尤其是鳜鱼,不仅象征...

  • 说桑说蚕

    常言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我要说,应该再添一句,蚕儿更离不开桑。我不知道商场里的蚕丝服装为何都标上桑蚕丝,难道就像蜂蜜有枣花蜜、槐花蜜一样,除了桑蚕丝...

  • 遥远的峡谷

    从戈壁到戈壁,从荒芜到荒芜,走进这一条峡谷,突然有了异样的风景,两山夹合间竟有茂密的草。有一种草,是品种很珍贵的裸子植物,据说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这让我惊讶。再...

  • 建村手记

    从西秦岭南麓的同谷小城出发,翻越白云缭绕的鸡峰山,经化垭、谭镡河、镡坝三个乡镇,一直走到尽头就到了坛,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村庄,那就是处江湖之远森林之深的建村,一个...

  • 舞动蓝天的翅膀

    一只孤独的鹰在千里高空盘旋,天空空荡荡湛蓝湛蓝,脚下几团燃烧的白云沉默无语。大地在微微颤抖,蓝天生长出翅膀,在我的头顶飞翔。 认识鹰是在红石窝大孤山下波涛汹涌的...

  • 记住禁忌总会有好处

    我们那一代,几乎都是被吓大的。 从记事起,脑子里装满了各种禁忌,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个必须,那个必须。大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在各种场合告诉我们各种禁忌。比如,小...

  • 味道

    说起味道,常使人想到生命中的五味酸、甜、苦、辣、咸。其实味道远远不止于此。味从口生,味属于感觉的范畴,看不见,摸不着,虚幻而又实在。味是文字都无法描述的一种情景...

  • 春风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

  • 浓浓书香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家家有酒柜却没有书橱,这个国家或地区便不大值得过分称道。 加拿大同书籍的关系确实至为密切,加拿大人确实酷爱读书。行进着的公共汽车是某些人活动...

  • 春意

    这些年来的迁徙流转,离亲切的乡村越来越远了,离地气喷涌的泥土越来越远了。初栖长沙,路更宽,楼更高,人更密,声更嚣。躬耕于故纸堆上,夙兴夜寐,不知季节已变换。倒是...

  • 大学的诞生

    现今,大学都是从一大笔存入银行的钱开始。这笔钱就用来建造校舍,实验室和宿舍。最后聘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举行入学考试,大学就办起来了。 但在中世纪的做法就不是这样...

  • 莲藕

    对于根茎类作物,我以为都是茎和叶的努力,才促成了根茎的肥硕,例如红薯、土豆、山药等,而莲藕却有所不同,似乎是有了藕的努力,才长了圆圆的叶和芬芳的花。这只是我的一...

  • 故乡册页

    窠立台,这三个方块汉字,恰似三粒有棱有角的苦荞麦,喂养了一座村庄。这是一个小小的山村,几十个依山而建的庭院,几家有高头大门,红漆门板,几家没有围墙,没有大门。从...

  • 嫁衣新说

    秦韬玉在《贫女》诗中说: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其实金线不会白压,磨练的是技术。贫女不愿去迎合流俗,同人比容颜姿色,光凭一双巧手劳作,保持了与时流迥异的...

  • 《山海经》是部什么经

    荧屏上有一部玄幻剧《山海经之赤影传说》热播,让一部神秘的古书《山海经》穿越两千年风雨,重新进入普罗大众的视野。人们也许会问,《山海经》究竟是部什么经呢? 首先是...

  • 武威掠影

    武威 守着戈壁,守着西部,守着飘带般的河西走廊,以及宽阔走廊上诗人和将军慷慨的脚步。 武威,走近你,不是为了探访匈奴的城址如何在武威发轫,也不是为了领略凉州当年扼...

  • 贵州散记

    一个村寨,一座城池,甚至一方地域,只要仔细品读,总是耐人寻味的,比如贵州。不久前,我跟随卉竹假期组织的甘肃旅游考察团踩线,就有了这样的感触。 苗寨古风 车子一路向...

  • 乌鞘岭的夜

    以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入住安远之前,我本没有什么明晰的意识和触动,别乡之于我,就是一个匆匆而过的客,如同过去一些类似的活动中客居他乡一样。 乌鞘岭,却让我生出了...

  • 生命中的浮桥

    三十年前,我在小陇山的一个林场当伐木工。那年春天,工区安排我和两个工友去一个地方采树苗,那是陇南徽县一个叫谈家庄的地方,地理位置处在高大的崇山峻岭之间、蛰伏于波...

  • 散文的姿势

    散文易写而难工,似乎已经是写散文和论说散文的煌煌铁律了。这也合乎情理,而且是必须的。大约因为散文之众和写散文者众吧。进入散文的门槛相对低,衡量散文的尺度如果过于...

  • 仰读岷州

    一 烽火、残垒、孤烟、斜阳一杯烈酒托出岷州秦长城的千古幽情。 多少个王朝过去了,从汉到唐,从元到清,渐行渐远的背影淹没在二郎山一次次的相思里。 那蒙恬大军筑起的血...

  • 熟人厌烦症

    我是在11路公交车上遇到菲利的,他是我的老同学,大学四年,我们是公认的铁哥们,连衣服都互相换着穿,所以,我们极其夸张地来了一次拥抱,煞是令旁人羡慕。彼此问候,才知...

  • 天长地久的小吃

    新竹城隍庙的贡丸、米粉一谈起小吃,脑海中就有许多关于吃的记忆,而且这些都不是大吃,而是小吃。 我觉得,这些小吃里面其实存在一个信仰,就是天长地久。 什么是天长地久...

  • 夏月相伴的土山梁

    形似馒头的一个大土包,横在老家的门前,如欢腾的江河,洗涤过我童年的浮雕。如今时不时探访某个昼夜。在一番激荡回旋中,零距离游走在精神深处,给予我天堂般的富奢。 土...

  • 补碗补心补落花

    春天补碗勤,冬天补锅忙。别的日子留着补心。 不知道是不是春天时一年的日子刚打开封面,人们都憧憬着好日子,心情比较欢快,一激动就容易打破碗。而冬天时人们看见了日子...

  • 夏天来吃覆盆子

    三辆牛车,打过大柳树庄,爬上夏家湾。满坡的莓子熟了,山梁上的杏儿黄了,麦子快要柳黄了,庄稼成熟。 树莓长在山涧沟畔的刺藤上,一簇一簇,深茂葱茏。果子成熟后,有的...

  • 乡下的茶

    喝茶,在我们乡下很不讲究。喝茶以前是文人雅士的事情,还跟僧人有关所谓禅茶一味,是这个意思。但我们乡下方圆十里,没有一座庙,也没有和尚,更没有什么士大夫,所以喝茶...

  • 响器

    在乡下,我时常会停下脚步,凝神倾听那一声声悠悠的吆喝。有时在人嚷畜叫的集市上,有时是在槐花飘香的村落里,那蓦然响起的叫卖声,与鸡鸣狗吠牛哞马嘶声一起,构成了乡村...

  • “乐”的传统

    中国文化的乐传统源远流长,儒家乐在其中。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向往结伴而游咏而归的审美休闲乐趣。 《论语先进》中,孔子让几个学生各言其志,他们有的想治国从政,有的...

  • 旅行的烦恼

    一到假日就觉得是大好日子。可如果是法定假日,又会烦恼丛生。生活的现实是,每个假期都会过得比上班日子还糟糕。 毛姆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说到聚会和饭局真让我倾慕:...

  • 山水境界

    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一轮明月,几缕清风。大山默默不语,松涛和蔼地抚摸,东、西两涧的水似一张琴弹奏着一种淡泊的宁静。心,渐渐变得透明,而且平和,仿佛被融入那片乳白...

  • 不稼不穑

    不稼不穑是《诗经伐檀》篇中的句子,每次读到此,心中不免一紧,别有一番滋味涌上来,说不清,道不明。其实,还是心里有不想说、也不愿说的意思在,所以心中才生出一种莫名...

  • 从前火车慢

    好多年前,刚去北京的鲁哥告诉我,他那时每周都要乘上绿皮火车从北京到承德,看他远嫁的姐姐,票价是17元,时间是7个小时左右。 鲁哥乘坐的那辆绿皮火车,当年还顶着北京最...

  • 喜鹊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前,千佛洞有几只喜鹊。有一年,来了一批国民党军官,因为打不到黄羊,就无聊地随手把见到的几只喜鹊用步枪打死。从此,千佛洞的人就看不见喜鹊了。 就在这年冬...

  • 收口

    一件瓷器的诞生,从选矿采土到检验入库需要历经整整72道工序,而在所有工序中,最为关键的是练泥、造型、绘釉和烧制四大环节。 堪称精品的瓷器,当是工艺考究、器形完美、...

  • 苦中作乐

    在莫高窟生活,物资条件贫乏,蔬菜很少,粮食品种也比较单调,而且都要从县城购买。进一次城徒步行走得大半天时间,到城里买些东西,当天赶不回来,必须住一晚,第二天才能...

  • 牛头湾

    这个地方叫牛头湾,看不出,湾在哪儿?牛头在哪儿?或者有没有牛身子? 从连绵不断的绿洲走出,相隔了一段戈壁,在戈壁和村庄的连接带,有红柳,红柳蓬勃而起,密密麻麻,...

  • 花语树言

    迎春花 先开花后长叶的迎春花,花中霸族。紫的、粉的、绛的,一律绽放得出奇,迎春花别类一族,在春天打头阵,让冰花输了一截。花蕊,打探春天的深度,昆虫的足迹还没诞生...

  • 派辈分

    城里人称非血亲的父母辈人作叔叔阿姨,即使对方是夫妻,除此似乎也没别的称呼了。在乡下年龄就很重视,伯叔不能混叫。女人嫁出去了,也不是姑姨,要叫阿姆婶婶。若是嫁给同...

  • 沙之聚

    千里河西,十日陇上之行的最后一站敦煌。 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我明白,却不能说。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人说在清朗干爽的风天,傍晚...

  • 宽容仍是这个时代的必需品

    陈忠实、杨绛两位先生先后辞世,在微博与微信朋友圈都引发了刷屏,也同时出现了讥讽的声音:你们读了作家几本书,也有资格假惺惺装文化人点蜡烛?老实讲,对这种态度我不以...

  • 吃是一种教养

    我对吃有种很顽固的信念,觉得这种人类最本能的行为,也包含着深刻的智慧。 读书的时候,一个炎热无风的夏天,班里几个女生一起买了半个西瓜解暑。坐在寝室里,几个人浑身...

  • 子长大枣

    有幸参加中国文化记者子长行采风活动去陕北子长县,由于火车晚点到子长县金泰大酒店住下时已是晚上十点多钟。接待方特意在房间里准备了两盘水果,一盘是本地的苹果,一盘是...

  • 河西的夏天

    仅凭火车、汽车窗口捕捉到的印象,你会认为,河西的夏天无不与火热的骄阳、沉寂的大漠、干裂的嘴唇、发痒的喉咙,等等,这些严酷的感觉联结在一起。 假如你从东而来,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