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现代散文 > 列表

现代散文

  • 好吃的太谷饼

    我第一次品尝太谷饼是15年前。那时,出差太原,趁着空闲,几个同事揣着一份太原全景图,慕名赶往曹家大院。 曹家大院,又称三多堂博物馆,是一座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晋商...

  • 家规

    公公提议,制定出一套简单易行的家规制度,全家人都表示赞成。女儿抢先发言:我希望我做错事的时候,你们不要骂我,更不要打我,而是告诉我错在哪里,是如何错的,这样我才...

  • 无名氏的语言智慧

    钱锺书小说《围城》之名,引自法国谚语: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原话应该是合辙押韵的,但翻译过来却沦为了白开水。合肥有现成的一句:黄鼠狼钻棺材死的想出去...

  • 谒聂耳墓

    我隐约听见有个庞大的交响乐队奏响了《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每个音符,每个乐句,仿佛都蕴藏着千钧之力 因为天性对音乐情有独钟,在昆明逗留期间,专门腾出时间,追随《义勇...

  • 雨路

    雨天的路显得局促,豪雨无边,天黑得压人,行进的车流,以及匆匆的行人没有丝毫停下来的意思。好久没有在雨中穿行了,即便打着雨伞,四溅的雨滴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打湿裤管。...

  • 那棵绿茵茵的老槐树

    久居闹市,驾车行驶在忙碌的城市里,你会感到:人们的步伐很快,有种健步如飞的感觉。正是在这种快节奏的催生下,一些新时代的产品应运而生,如快餐、快报等等。或许,它正...

  • 布衣语言

    电影《刘三姐》中有一段对歌,颇有趣味:三个绫罗缠身的酸秀才,面对布衣芒鞋的泥腿子众人,子曰诗云对阵芝麻、绿豆、立春、谷雨,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最终,下里巴人...

  • 谁为你守候到天明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份浓浓的爱意,默默地为我们守候着天明的第一道曙光 古人云:一日之计在于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懒睡,早起的鸟儿才有虫吃。但是,并不是人人都有...

  • 烟火七桂塘

    一是一人巷,二是二郎庙,三是三孝口,四是四牌楼,五是五星寺,六是六谷祠,七是七桂塘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一直居住在合肥的西北部,与七桂塘谋面的机会不多。但我知道...

  • 棉花白

    乳白色的云雾里面藏着疏疏落落的小山村,那儿,就是我的家乡。晨光熹微,有淡紫色的炊烟袅袅升起,有隐隐狗叫的声音,有母亲挑着水桶走在湿漉漉的乡间小路上的身影。 我家...

  • 静静的血站

    市中心血站就坐落在环湖东路,与董铺湖为伴,和植物园毗邻。没有显眼的门脸,也没有仰视的高楼,朴朴实实地伫立在一所医院的一隅。若不是血站同志的引领,一时很难找到这个...

  • 参照物

    参照物总是左右着我们的思想,有时候看见一棵树让人唤醒春天的记忆,想象花开;有时候一朵云让人内心下雨,心情悲伤了起来。参照物还左右着我们的眼光,参照物在后面,我们...

  • 人入画屏中

    鹊渚人物稠,三河颜色新。秋风何萧萧,直欲入画屏。 我知道三河的名字,是上中学时,在《语文》课本上读到过一篇文章《三河大捷》。 文中记叙了太平天国后期,陈玉成、李秀...

  • 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

    我们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有一个传说与此相关。说的是南宋大学者朱熹造访其友盛温如,适逢盛手挎篮子准备上街。朱熹于是问:你欲何往?盛温如答道:上街买东西。买...

  • 塔吊

    新搬的地点是一幢仓库改装的建筑,办公室的窗外正对着一个工地。工地的规模挺大,那天伸头数了数,好家伙,足有六个塔吊在那竖着,高高低低的,甚是壮观。万丈高楼平地起,...

  • “客串”评委

    曾去电视台相关栏目当过嘉宾,做过节目,基本上都属于轻轻松松、说说笑笑的娱乐行为。那时还年轻,觉得反正是挺有趣的事,于是乎就挺身而出了,现在想想都有点汗颜。 年底...

  • 飘香柘皋

    几年前,与友人同游柘皋,他将我领进了一间老酒坊。这酒坊有近70年历史了,在那里,我头一回看见了古旧的窖池及酒糟,甚是惊艳。可以说是一缕酒香引我来到古镇的。 在巢湖...

  • 简朴的婚礼

    我们那时简朴、大方、热闹的婚礼,确实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 和妻结婚整整30年了,看到如今操办越来越奢华的婚礼,想起我们那时简朴、大方、热闹的婚礼,确实留下了那个时...

  • 高铁驶过公园

    万吨巨轮经黄浦江直抵上海市中心,是上海一直引以为傲的城市景观;如风高铁驶过公园,径达合肥城区,也成就了合肥一道靓丽风景。 今年4月,几十名北京市民来到位于北京居庸...

  • 骑游荷德法

    今年4月,来自中国大陆11个省、市的45名骑行爱好者,应邀参加国际骑游文化节(欧洲站)。笔者忝列其间,在荷兰、德国、法国过把骑行瘾。 骑行始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阿...

  • 诗词春节

    春节到了,让我们不妨走进古诗词,看看古人过春节的生活片断和景象。 宋代王安石《元日》,可谓古诗词中描写春节的经典之作。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

  • 古代春节如何串门

    春节期间串门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可是你知道吗?在古代,串门可没有现在那么简单,想坐在一起拉个手唠家常,那也是有讲究的。 穿衣梳妆停当,出发拜会朋友,这才是真正考...

  • 古时如何过年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春节叫做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确立在汉武帝太初元年。 古时如何过年?又有哪些民风习俗?南朝梁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里记载有祭...

  • 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是谁写的呢?孟昶,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他算是个好皇帝,在位期间,政绩可圈可点,为史学家所称赞的是他刊刻了十一经,将《孟子》首次收入诸...

  • 著书翻恨古人多

    《随园诗话》里记了这样一则趣事:袁枚先生偶见一寒士,衣弊履穿,几上有诗稿云:此事未知何日了,着书翻恨古人多。袁枚先生惊问其姓名,回答说丁珠,怀宁人,访亲不遇,流...

  • 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无处不飞花!我们在享受大自然赐予的恩惠时,该想想应为她做些什么? 小区散步,见友人在朋友圈里发了一组玉兰花,自拍的图很美,还配了一段文字:纯洁如玉,气质如兰...

  • 长江边

    一直以来距离产生美成了人们千里迢迢大迁徙的理由。同时,后工业化时代生存的压力也让许多人倍感疲惫,找一个地方静一静,调整一下,被称为发呆。这种略有些小资情调的生活...

  • 儿时最好的伙伴

    最近在某晚报看到一则小人书换黄金活动,触动心弦,于是我翻箱倒柜,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与混杂着书香和霉味的小人书重逢了。满含对老友的愧疚,我将这些尘封了十几年的小...

  • 欢喜如麻

    取三枚花椒,一边写东西,一边含嚼之。 麻不同于辣。辣尖锐,麻宽厚。辣快速一击,麻缓缓奔流。 花椒之麻不同于电话之麻。以前我家有一只摇把电话机,坏了拆下来,我好奇心...

  • 荷叶上的古镇

    我曾去过威宁的苏草海,也看过赫章韭菜坪的云海,但是有一个地方是那么的令我神往,那是一座修建在一片飘浮的荷叶上,美丽而历史悠久的古镇织金。据《贵州名胜古迹概说》介...

  • 话说铜元局

    我有多家亲亲戚戚居于在水一方的南岸,所以,自醒世记事起,便晓得南岸有一个铜元局。 当然,我晓得铜元局的时候,铜元局早已没有制作铜元而是已然在生产枪弹了。 铜元局由...

  • 小鲜

    汪曾祺在《受戒》中这般写道:芦花才吐新穗,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

  • 合肥养人

    浩浩大湖,悠悠名城,合肥不错,合肥养人! 合肥养人。细细咀嚼这朴实无华的四个字犹若含饴,口中甜蜜蜜,心中乐滋滋,个中自豪之情,时在眉梢,总在心尖,经久而不衰。 说...

  • 圣地槐花分外香

    真切的窑洞、参天的刺槐给人深刻的震撼:像窑洞那样深深地嵌入山体、如刺槐一般把根扎进大地,正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不二秘诀。 刺槐,木材坚硬,耐腐蚀,燃烧缓慢,热值...

  • 路上,有座捧檄桥

    一座孝道之桥,叙说的不仅是一段孝行故事,还承载着传承中华美德的使命。 住处距离单位不远,大多时候我都是走着上班,既可顺带锻炼,还可细看沿途风景。 总是要在东门河旁...

  • 写一本给自己看的书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在有限的时光中,我们该怎样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呢?古往今来,圣哲先贤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坚守信念,做最真实的自我,以心灵为笔、意志为纸,...

  • 沈从文北大旁听往事

    1922年的夏天,沈从文从故乡湘西来到北京求学。1923年秋,他参加了燕大二年制国文班的入学考试。由于基础差,面试时,一问三不知,结果得了零分,主考官十分同情他,甚至把...

  • 书荒

    我喜欢读书的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时常记起儿时书荒的年月,那时对书的渴望犹如对食物的贪婪。 80年代初,我可以大量阅读了。那时对一本书的渴望是今天的孩子无法体会的。...

  • 沉静的心灵之香

    去朋友家小坐,发现他的书桌上搁着一个沉香笔筒,看上去刀法深峻,花纹疏密,立意古雅,还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馨香,闻之,犹如一股清新的山风,直透心脾,非常耐人回味。...

  • 感受傅天琳

    认识傅天琳老师已经有几年了。这之前,在刊物上读过她的诗,给我的感觉是纯真雍容典雅。她获得鲁迅文学奖后,我更加关注。凡是见着她发的诗,我就一首不落地仔细读。当然,...

  • 大理的风花雪月

    一个上午的全高速行程,旅游大巴车就把我们带到了梦见过好多回的大理。我们没有在大理城里玩,汽车绕着城边的公路,驶向要去的目的地:大理三塔。 儿时看电影《五朵金花》...

  • 小菜馆,唇齿留香

    到无锡出差,住宿在无锡的古罗马大酒店。这是一家涉外三星级旅游酒店,以经典的欧陆风情装饰设计,位于无锡市轴心主干道太湖大道旁,毗邻太湖广场和体育中心。我们之所以住...

  • 又是一年高考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光的指针刚滑进六月,人们的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关注那些伏案流汗的花朵,尽管他们是青春的一代,但面对高考这个关口,仍不得不低下轻狂...

  • 一个电话

    脱贫工作已经进入了验收阶段,检查组抽查的名单已经出炉,我所挂钩结对子的村庄没有被抽中,像是松了一口气,又觉得那么长时间的工作没有被重视,有点不甘心的想法。但是从...

  • 扶贫的事

    扶贫是大事,是政治任务。 精准扶贫是一个热词,不断地出现在各大报刊。这是习大大和党中央提出的,也是社会各界的职责和义务。不能让我们的兄弟姐妹还在贫困线下挣扎,吃...

  • 助困的事

    扶贫的事永远没有尽头,助困的事同样如此。 我有助困的任务,是一家三口,女儿在读一家职业学院,学的是会计专业,专业算是不错,可她的妈妈不行,天生有母猪疯,不好治疗...

  • 鸟之记忆

    近几日,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偶然邂逅到了一景。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位于城市主干道的两旁的行道树上居然成了鸟的天堂。透过那浓密的小叶榕,依稀能看见许多叫不出名的鸟...

  • 春天的童年

    女儿说:妈妈,春天来了,咱们去踏青,或者去广场放风筝吧。我欣然应允,被捂了一个冬天的心也需要阳光的照射呢。换上轻便的运动装,跑步,出发。 广场上挤满了大人、孩子...

  • 蚕豆

    油菜花金黄金黄开满田野的时候,蚕豆花其实也开了。但是,它开得那样隐秘,想要看它的人,要蹲下身来,撩开蚕豆满头纷披的绿叶子,才能看到它。小小的蚕豆花紧贴在豆叶边上...

  • 菜心而已

    屋左有竹篱小菜园。从菜园到我家大门是二十四步,到厨房则是三十三步。小园边上桂树一棵,小园内菜地六畦。计有:青菜三畦,萝卜一畦,葱与蒜一畦,香菜及我们叫公耶的大叶...

  • 阳光的金帖

    阳光的黎明 在夜晚的出口,梦比黄昏的夕阳硕大。 我看到午夜的月亮,镰刀一样飘过人世的乌云;我看到满天的星星,在向风中涌动的记忆祝福。 而后继续是梦,在夜色的流水中...

  • 布谷鸟的初夏

    沙上布谷鸟于麦秀现芒前后出现。暮春初夏的田间太阳还没有出来,树木、庄稼、野草湿漉漉地挂满了露珠,四野静静养在水气朦胧中,一只布谷鸟突然从麦浪尖一掠而过,传来轻快...

  • 家乡的夏夜

    今年暑假,应邀小住几天外婆家。入夜以后,我在书房里看书。忽然,窗外飞来一只知了,不停地拍打着纱窗,见我没反应,又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仿佛在质问我知不知道。可是,...

  • 不屈的沙洲

    1937年,中国军队重兵防守的上海没有能挡住陆海空立体作战的日本强盗,沙洲地区门户洞开,机械化装备的日军长驱直入,战火在曾经富庶安宁的江南平原肆虐。凶残的侵略者烧杀...

  • 离不开的时光

    生命是不停的行走与停留,之间,是看见。 走走停停之中,有些东西离去。同时,每次劳作之后,我们能获得些安定,一边想着记录这片刻的幸福。在有限的时光,我们想留下更多...

  • 一个人的书房

    书房,是每个文艺青年的梦想国。结婚以来,由于手头拮据,虽几经乔迁,却难以奢求书房,最多就是书桌书橱与客房大床的混搭组合。搬到现在居住的公寓后,面对宽敞明亮的客厅...

  • “捡蛋”小议

    前几日妻子买了一只活母鸡,由于没来得及宰,竟然下起蛋来。中午女儿放学回家,妻子让她去捡蛋,她很快就把鸡蛋捡来,嘴里念叨了一句什么就把它放到桌上,然后一边玩去了。...

  • 赏景怡情在北湖

    北湖位于济宁市城区南部5公里处,其旅游火爆也是近几年的事。优越的地理位置,融合着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听别人说起,我早已是心驰神往了。这天,终于有机会走进了这里。 ...

  • 肥胖是可耻的

    小时候,家中生活条件差,上顿萝卜下顿地瓜,营养自然没保证,再加上自己生性好动贪玩,作息没有规律,身体一直十分瘦弱。记得考学体检时,父亲怕只有40公斤的体重影响录取...

  • 听,四德歌

    由中共梁山县委宣传部、县新闻中心精心制作的《四德歌》MV顺利杀青,我将视频完整地下载了下来,在寒意渐浓的晚秋、在国庆假期里,看了不止一遍,每看一遍我的心灵就被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