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情感散文 > 列表

情感散文

  • 一座城的荣耀

    借去长沙学习的机会,去张家界旅游。导游一上车,就让游客们自报家门,互相认识一下。一车22个人来自全国15个省份,覆盖了大半个中国。当我们报出来自于西安时,车里不少人...

  • 干大家吃了五碗面

    如果说一个年龄不足12岁的小学生一顿饭吃了五碗面,恐怕没人相信,可这却是一件实实在在的真事,这个小学生就是我。 1963年三四月份,对于我们雁塔区曲江公社西曲江池大队...

  • 回家

    从零下18度的塞外回到秦岭以南的安康地界,突然觉得世界好温和好柔软。三叶草在坡地上那么苍翠地烂漫着,树叶还在枝头轻唱,风也凉悠悠的亲切,阳光也暖暖的柔和。呵,一南...

  • 我的启蒙老师

    我是解放后上的学。我的启蒙老师姓张。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因为学校从未告诉过我们学生,我也一直未敢打听。你知道,农村人有条规矩:晚辈不能叫长辈的名字。否则,被视为没...

  • 古巷掠影

    在西安的那几日,我们常常跑到街上去找饭吃。对于我,与其说是去找吃还不如说是去街头赏风景。住所对面就是西安最有名的北院门,也是全城最具特色的小吃街,这里几乎包揽了...

  • 西安阿姨

    提到西安的阿姨,前妻总是说:阿姨对我们真像妈妈一样。 阿姨退休前是西安群众艺术馆的文学老师,教授职称。认识阿姨,源自阿姨的丈夫周老师。那年,周老师作为陕西电视台...

  • 麦场上的故事

    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整体而言,依然是处在农耕文明时期,城市固然不少,但不少县城,充其量不过是大一些的集镇;就连西安这样的陕西省会、西北重镇,也是不算很大的城区被...

  • 温情的眼睛

    妻姐去西安,临走前问我这个老陕西安哪里好玩?我说市区里可以去看大雁塔、登古城墙、欣赏大唐芙蓉园、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半坡博物馆;市区外东线可以去临潼华清池、兵马...

  • 省城记忆

    是的,西安像梦一样,根植在每一个陕西人的骨子里,这个梦对于陕南的我而言,有着不同的涵义。我不知道陕北、关中人对西安有着怎样的看法,对于陕南而言,西安有着尤为重要...

  • 西安古旧书店

    西安古旧书店经营古籍、碑刻、书画、历史文物等书籍,虽不经营文物,但对我来说,比文物更有吸引力。几十年来每次在城里办完事,只要绕路不太远或者有时间,我都会到店里坐...

  • 情动红豆峡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诗人发现了红豆乃有情之物,情动之下,挥毫成诗,使之流传,也使情字升华。 前不久,随一个诗人采风团...

  • 女儿出嫁

    都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我更愿意相信,娶媳妇满堂红,嫁闺女一场空这句老话。虽说儿女成婚,亦是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最大的愿望,可男女双方家长的感受却显然是不同的...

  • 最后的老村

    老村在黄土高原深处,几十里的山道曲曲弯弯。老村是这一带唯一保留下的。窑洞沿山顶阳坡背坡凹里散落,镶嵌在崖畔土壁间。褪色的木格窗、木门几乎与土崖成了一色。还是门帘...

  • 永不磨灭的身影

    印象中他是个沉默的人,沉默中透着睿智,就犹如悬崖旁生长的一棵树,明知道前途未卜却依旧昂首挺立。 那时他的身旁永远萦绕着一股中药味,连带着我的童年也都充满了这种味...

  • 感念柿子树

    行走在商洛的山水间,或半坡,或沟垴,或院落,或地畔,总会看到一株株的柿子树,无论是特立独行,或摩肩接踵,总是以它浓密的泛着墨绿光泽的叶片和半圆状的美丽树冠,给人...

  • 歌如生活

    我从小喜欢唱歌,小学时,是校合唱团的领唱,还当过指挥,长大后,就不怎么唱歌了,只偶尔在卡拉OK里唱唱。多少年来,其实只有自己知道,在心里,还埋藏着对唱歌的喜爱。 2...

  • 那年那月那时光

    前些日子和去北京照顾哥哥的妈妈通电话,得知小时候最要好的伙伴二英、金凤要回西安来,说是好多年不见了,很想看看家乡的变化,更想看看我现在的样子。我惊中略带惭愧,是...

  • 腊腊

    腊腊是我老伴的姑表兄弟,已是花甲之年了,由于有着这层亲戚关系,他似乎觉得来我家是很自然的事。每次进了门总是俺姐俺哥地叫得响亮而又亲切。有时还带来一点乡下土特产,...

  • 冬至

    在我的家乡,冬至是一个很重大的节日。冬至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磨成米粉做圆子。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

  • 冬至饺子香

    冬至,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冬至大如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迎接马上就要到来的数九寒天。每当这时,小时候跟母亲包饺子的情景总会浮现在...

  • 大哥与秦腔

    多年前的一天,我很偶然地发现大哥原来是一个秦腔迷。 那时大哥初中刚毕业,我上小学四年级。有一天,我在大哥的床下看见一个大纸箱,里面装满了书。本以为是连环画,可一...

  • 电话

    他高大帅气,且富有多金,在这个城市里经营着一家公司。她长相一般,身材也有些胖,在外人眼里,都说她不配他。 可他还傻瓜似的对她好,结婚这么多年了,还一直是百依百顺...

  • 在乌镇,茅盾故居

    从南浔到乌镇,是心念一转之间决定的。桐乡跟南浔紧邻着,开始是想着到桐乡,去看看丰子恺石门湾的缘缘堂,但是立即又想到缘缘堂早就不在了。这些年中国又在大拆迁大破坏,...

  • 大雾弥漫的冬天

    已经是中午时分了,在公路上小心行驶的车辆还打着灯。灯光只是发红的一团,光亮极其有限,它们像笼中的困兽无法施展,更像被车辆碾过无数遍的小麦秸秆,呈现出腐败的景象。...

  • 沙漠里有个好地方

    上世纪中叶,我喜戴大红花,光荣入伍。集体乘坐火车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祖国什么地方最需要,我不得而知。我们坐的是闷子车,看不见外面。不知走了几天几夜,我们到达一...

  • 都市的角落

    1 她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他们姐弟俩。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同时供在西安读大学的弟弟,她在西安一家大饭店做服务员已两年多了。 她工作时间就是端着盘子来回穿梭...

  • 爸爸,我长大给你买裤子

    儿子降生那天,他妈给我发了一条短信:上帝给了你一件礼物,我替你收下,替你保管。 我第一次见到这件礼物,是在他出生四个月之后。那时候,我终于抽出时间,回了一趟老家...

  • 家中“功臣”

    在我家卧室一角,静静地放着一台旧缝纫机。 1975年,丈夫老吕在西安市89中当教师,我在西安农业机械厂当工人,两人的工资合起来不到100元,除了养活家中三个女儿和我的母亲...

  • 大会餐

    读小学到了第三个年头,我们终于有资格在主校上课了。此前,名义上是临潼县谭家公社谭家小学的学生,实际上课地点不停地变,一开始是在谭家村北堡子的天主教堂,我们称北校...

  • 黄土原上过大年

    过年在大家的眼里是幸福的、团圆的时刻。火红的灯笼挂起来,噼啪噼啪的炮声响起来,喜庆的窗花、春联贴起来,欢声笑语从千家万户中传出来。这个时刻大家都陶醉在喜气洋洋的...

  • 商州的灯

    商州的灯是一簇惨烈的火,商州的灯又是一点如豆的余烬,商州的灯燃尽了老祖母的最后一滴菜油。之后,化作世代的清泪、无望的劳作,一如阴冷而恍惚的磷火,一如细碎而闪烁的...

  • 给老伴打冒名电话

    女儿2002年大学毕业后,很长时间没有找到工作,为此我们两口子没少费心,往往还因为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这不,2003年大年初一早上一起床,两人又因为女儿的去向问题发生...

  • 贺年片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阎良区武屯乡中心小学上学。彼时,同学之间流行互送贺卡,不过当时叫贺年片,就是最简单的那种正面是明星照或风景画,背面印制有填邮编的小框、写祝福...

  • 过年换上旧棉袄

    1965年2月2日是夏历乙巳年的大年初一。那天的前半天我身上还是穿了一个冬天的新棉袄,后半天却换上了前几年穿过的旧棉袄。 老家白水县北原公社悦耳大队是渭北黄土高原上的...

  • 见到叔父

    1987年11月,台湾当局正式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许多台湾同胞纷纷回大陆探亲旅游。1988年春节大年初四凌晨,我弟弟到我住的地方来叫我,说我叔父从台湾回来了,父亲叫我赶快...

  • 全家福

    过去这差不多20年来,每年的大年初二,我们全家人都要聚一聚;我母亲都要为全家人拍一张全家福。 在我成家之前,印象中我们很少拍全家福。记忆里比较清晰的第一张全家福应...

  • 留在梦中的三个故乡

    听父亲讲,我的故乡在蓝田白鹿原上,站在老家门口,低头是鲸鱼沟,抬头是终南山。上世纪三十年代家道败落,爷爷奶奶领着五个儿子,推小车挑担子下了白鹿原。渡渭水,过富平...

  • 怀念雪

    我出生在西安,长在西安,几十年习惯了西安的春夏秋冬。经常回忆起小时候各季节不同的玩乐情趣。春天要踏青,夏天要游泳,秋天要登高,冬天要玩雪。尤其是冬天,那时候孩子...

  • 又见父颜

    凌晨时分,我突然醒了。醒来的很奇怪、很突然,而且一点都没有犯迷糊,正因为感觉很清醒,我看了看表,不到五点,记忆真的很深刻。然后我在床上躺了一会儿,迷迷糊糊地又睡...

  • 蜕变

    一只蛹的疯狂在于噬叶如痴,在于自己为自己虚拟出一种餍足,在于用恶欲的丝线编织成网而自囿其中我就是这样一直亲手用疯狂葬送了自由的蛹。 青葱岁月,本应是人生旅途中单...

  • 背背笼

    1965年我19岁,生产队长派我到我们马营寨北边的长安县牲畜人工授精站(我们村人都叫马站)干活。当年农历六月的一个中雨天,我回家吃过午饭去上工,只见马站大门外靠墙坐着...

  • 女侠大姑

    打记事起就听了很多大姑的传说,未见到之前,她就成为我崇拜的女侠。大姑叫高明智,1915年出生在临潼县最北端的谭家堡子。乡亲们都说:她人高马大,豪爽仗义,敢说敢做,天...

  • 纸飞机

    那天,在收拾一堆旧物时,我看到了一个纸飞机。已经完全发黄,甚至已经非常暗淡,是经历了岁月洗礼的一个纸飞机。 但当我看到它的刹那,心却忽然一阵隐痛。 那是一段多么难...

  • 送女儿上学

    每天送女儿上学是一件非常磨人的事情,给她穿衣、洗脸梳头都不怕,最难缠的是叫她起床。有时候女儿使小性子,赖在床上拉不起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看着时间分分过去...

  • 盛满瓷缸的爱

    我想,不单是戒指才用来拴住爱人的心,有时候,生活中一个简单的物件也可能成为爱情的见证。像我的父亲,他当年就是凭借一个普通的瓷缸,盛满爱,将我的母亲灌醉了。 父亲...

  • 张主任

    1958年秋季,我的母校临潼县中和小学调来了一位新老师,他就是新任教导主任张百谦老师。 张主任是临潼县西泉人,说话口音跟蓝田差不多。看上去,他有40岁左右,中等身材。...

  • 雨伞

    我老家在长安区炮里乡布村。我小时候家境比较困难。和叔父一起生活的奶奶常常操心着我家里。奶奶虽然没有跟我家在一起生活,也没有什么钱,很少买过10元以上的东西,可就在...

  • 父亲的手表

    在我的小抽屉里,一直珍藏着一块手表。虽然已显陈旧,但我始终舍不得丢弃。每当看到它,抚摸着表蒙子和表带子,眼前就浮现出父亲那亲和与仁慈的面容。 记得还是在上个世纪...

  • 特别的祭奠

    这个清明,注定与以往不同。以往过清明,总是和父亲一起去给爷爷奶奶扫墓,可是今年,爱我的父亲,离开了我,这个清明,该是我去看望他了。还记得以往的清明,每次扫墓,父...

  • 爷爷琐记

    爷爷去世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不管看没看见家里酒柜上爷爷的大照片,我都会时常想起他。爷爷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活了九十五岁。 爷爷去世后,因为我们弟兄几个都在外面工作...

  • 表哥

    表哥小时候学习很优秀,于是早早就跳出了农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考上了省粮食学校,是当时村里第一个吃商品粮的人。后来表哥当上了乡粮站站长,虽是个比芝麻还小的粮官,但...

  • 泡馍的味道

    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偶一瞥,就会看到或大或小、或排场或简朴的泡馍馆,这个要文化有文化,要说头有说头的地方特色食品,只要品一次,其独特味道就可领略。可对来西安旅游的...

  • 三只粽子牵情缘

    那几年,我在市里念高中,因为离家近,母亲又是那种博爱的人,每到端午,母亲总要我带些粽子回校,分给班上的同学们,人手一个。同学中,多半是农村来的贫困孩子,只有放了...

  • 端午风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一直为国人所重视,因此在神州大地上也就流传着多...

  • 高考情结

    人的一生中有无数的遗憾,我最大遗憾就是没能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1985年的春节刚过,空军要在我们中学招收飞行学员的消息便迅速传遍了学校。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飞行学员是...

  • 又见端阳

    我喜欢用端阳来称呼端午节,在二十几个可考的称谓中,这两个字,白描般绘出了季节变换的明显特征。 端阳从粽叶上市就开始了。婆得空就到市场去,遇到满意的粽叶就买回家。...

  • 吃派饭

    吃派饭,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事情。那时我还小,还是农业社时期。当时把乡叫公社,把村叫大队,把村民叫社员。 记得当时县上、公社常年有干部到生产队驻队蹲点,指导农业...

  • 锄玉米

    仲夏时节,太阳热乎乎地炙烤大地,可地里的农活很多,母亲很是忙碌。夏播的事情须抓紧扫尾,已播的田块反复进行巡查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仔细定苗间苗,移栽补缺,然后为...

  • 故乡大官村

    梦醒了,望着妻子昨天踏青归来后随手放在床头柜上的这束叫不上名儿的野花,虽有些枯萎了,但依然散发着阵阵的幽香。噢,梦里的花香原来是它织成的! 记得我开始上小学三年...

  • 秃鹫不走了

    那一年冬天雪多,少见的高原猛禽秃鹫找不到食物被困在佛坪。野生动物抢救人员把它救助康复,几次放它回蓝天,它赖着不走,演绎了一段感人的人鸟故事。 一只大鸟矗立在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