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种味道
父母的家,才是家。这算是我个人的感受。
毋庸置疑,重家庭,这是中华传统,是中国人的本能;于伦理、观念的人文本能。
时光几度荏苒,岁月几许蹉跎;家于我而言,其意义在不同的年龄段给我的感受亦不尽相同。如按颜色的深浅来形容,无疑是由浅入深,由淡渐浓的。
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千禧年的钟声刚刚隐去,自己就背起行囊远走北上。十七岁的懵懂少年,只想着路在脚下,志在四方。彼时的家于我来说,狭隘的认为那只是禁锢思想,伤害自由的枷锁。当我远离,走出它时,留恋仿佛是别人的事情,绝然的与我无关似的。
那时远走他乡,现在想来,绝对是一种没心没肺自以为是的单纯幸福。膨胀的自我,不解而忽略温情,更不要唠叨和约束;只想着,要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轻狂开去。
只是年华渐渐骚尽,内心却在慢慢告诉我,人不能背离家,也不能忘了根。远离老爹老娘的时间久了,才发觉自己内心隐约的渴望,渴望回家。岁月的淘炼过后,我清晰的意识到,曾经无怨无悔要四海逐浪的心正渐渐丰腴、饱满、且成熟。
当无知无畏的自我在一次次挫败中幡然,才悔悟家终究是一个人安歇心灵的永久港湾。再也无关什么自由或禁锢,家再也不被偏执的无知而受到抵触,它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地方,是承载着浓浓温情,囊括着义务和责任的地方。
它不是免费提供食物暖床的旅馆。况且,家所给予的安全感,是作为过客而停留的旅馆永远无法提供的。如果有人觉得能,那是对家的亵渎。
家,简单的说,其实是一种味道。
或许,那是父亲身上烟草的味道,抑或母亲张罗的饭菜的味道;又或是老屋散发出陈旧却亲切的味道,还可能是雨过天晴,阳光下家后泥土的味道;这味道我们打小就渗透在呼吸里,融在血液里,深入骨髓。也许,最初我们无从察觉,但有一天你察觉了,便由此一生,再难割舍。
今天,我不再怀疑,那不单单是一种嗅觉式的生理习惯;也不只是一座房子,一道篱笆,一寸泥土的气息;而是来自灵魂的习惯,连胸膛的起伏和脑波都带着它特有的频率。
记得零六年以后:
每年,于我这样的漂泊者,对回家总抱着无尽期待。这份期待可能从每个年初踏出家门的一刻就存在了;看着渐渐风烛的老爹老娘,总要担心他们残年之躯,和无人陪伴的孤寂落寞。
后来,再看着自己那已经蹒跚学步的儿子时,因为不在身边,又会忧心他幼年的成长,会遗憾许多时光都无法作伴。于是,总不由得想,什么时候才又回来啊!什么时候才结束这充满诗意却又残忍的一次次别离。
家的味道,因为距离而变得仿佛空气,愈远愈稀,让人的呼吸都透着莫名的伤感;那无端由生的浓浓牵挂,凄美的让人难以承受。
家,它的味道就是这么神奇!给人满足,且美好。
这个年代,似乎每个人都在背井离乡,都在有意无意的疏离着关于家的味道。却又总是因为这距离、这思念之切而让人懂得家的弥足,和乡愁之珍贵。
家,是一种味道;一种你永远熟悉的味道。
只是,没有父母家人的地方,怎能算是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