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哲理散文 > 无法糊涂

无法糊涂

作者: 冯积岐2016年05月21日哲理散文

在我还是少年的时候,就听说过我的邻居的一个故事。那时候,我的邻居不过十二三岁。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做木轱轮大车的木匠,木匠瘸着一双腿(可能是小儿麻痹),但木匠活儿做得极好。车厢已经做好,开始给木轱轮上做辋;车辋必须用木楔子楔紧楔牢——这是一件需要恰如其分地掌握分寸的技术活儿——木楔子上蘸着熬好的胶水向车轮中打,少打一斧子,车辋楔不紧,而多打一斧子,就会把车轮子憋破,以至前功尽弃。

那是一个冬日的早晨,西北风还不是很野蛮,一堆木柴小心地伸缩着火苗。十几个庄稼人围在瘸腿木匠四周,屏声敛气地注视着瘸子木匠打楔,斧子抡上去,打下来的声音干燥、干练、不粗也不细。瘸子木匠细眯眯的双目中闪现着自负的光,而围观的庄稼人屏声敛气,有一个中年人已经紧握住了拳头,可是,谁也不愿意说出来——让即将出演的那一幕以败局展现,瘸子木匠还在自信地敲打。随着斧子的落下去,我的邻居——这个口无遮拦的少年高叫一声:“破了!”随之,车轮子果然被过紧的木楔憋破了。瘸子木匠一声不吭,一把推倒了车轮子,将斧子撂向一边。他的嘴角泛起一丝难以捉摸的笑,他给我的邻居说:“这娃,你到我跟前来,我给你说话。”我的邻居满不在乎地走到了瘸子跟前,瘸子木匠几乎用出了三十五六年的力气一巴掌朝我的邻居扇去了。少年人双脚像踩在了刀尖上,跳了起来,他后来给人说,那一巴掌打得他脸肿得有几寸高。

村里人,包括我的父亲,把这件事说给晚辈听,其苦心显而易见。可是,别人的生活毕竟是别人的,即使再深刻的教训,他人未必能够汲取。人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是性格的写照。

我像我的邻居一样,也挨过一次打。

那是在岐山到西安的长途车上。我的邻座几次险遭小偷盗去钱包,我几次用胳膊推搡,用脚踩踏——那个中年人好像一辈子没有睡过觉,依旧趴在座位上睡。眼看小偷要得手时,我喊一声:钱包。小偷缩回去脏手,一拳头朝我脸上打来了,我挨了重重的一拳,小偷随之下车了。那一拳头并没有打醒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工作中,我依旧是心直口快,从不隐瞒自己的看法、主张。我曾经打抱不平过,我曾经“见义勇为”过。明明皇帝没有穿衣服,随从都恭维说,皇帝一身服饰华丽而高贵。我却偏偏大喊:你是精身子!我招致到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按理说,我活老了,应该眼睛糊涂一些,耳朵糊涂一些,可我做不到。要我给耳闻目睹的龌龊肮脏之事涂金描花,无疑,等于杀了我。难得糊涂其实就是装糊涂,以明白而装糊涂——我看到的是“装”的背后的痛苦、屈辱和不端,我佩服郑板桥先生难得糊涂的隐忍和勇气,我也鄙视他的精明和狡诈。他这么一装,把事实的本来面目就吞咽了,等从他的肠胃消化之后,排泄出来的只能是恶心的排泄物。我钦佩的是历史上那些敢于直谏的文臣武将,虽然,他们有愚忠的一面,他们以死而醒世的气概千秋永照。他们如果也“糊涂”了,江山就岌岌可危,自己的人格也就岌岌可危。中国文化中的“卧薪尝胆”、“小不忍则乱大谋”,虽然很实用,也是很可怕的。它们是营养品,也是鸦片。

做人要清醒,但不能太精明。我断定,像曹雪芹那样的大艺术家,肯定是真“糊涂”——拿一颗童心对待人生和艺术。郑板桥能够装糊涂,那么精明的一个人,只能屈膝仰望曹雪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