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哲理散文 > 人生的风味

人生的风味

作者: 张保国2016年03月02日哲理散文

对每一个安于自己选择的人,我总是充满敬意。包括那些摆地摊,或者一辈子漂泊的匠人。

摄影协会的何老师刚从四川拍摄回来,就忙着拍摄地方年味等系列风俗照,对他这种艺术追求,我很钦佩。当打听到老家武穴那边山里有家专业手工制作粉丝的作坊,他不顾劳累,喊我一起去拍摄。

我们从县城出发,找到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一大早,几家房屋门前摊开一排排木架子,摆满了晶莹剔透的粉丝,场面壮观。我们走进加工作坊,只见大缸小缸里浸泡着红薯粉。屋角边上还有一口大土灶,灶口里塞满柴火,正旺旺地冒着红红的火苗。

“刨粉丝,也得讲技巧。”趴在门口小凳子上的主人,一边刨粉丝一边对好奇的我们说。

他是小山村的村支部书记,就是小村制作粉丝的带头人和品牌。经他亲手刨出来的粉丝,每年至少有12吨。当他在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像一个木匠一样,刨着手中一大块粉饼时,你会油然升起一种庄严感。他用近30年时间,带着几户人家,一直从事粉丝加工。如今,一到年底,周边城镇的市民争相开车前来购买。老李家的粉丝,已经是地方的“名牌”。

“都是一样的做法,你的粉丝味道怎么就不同?”

“做吃的东西就跟炒菜一样,火候要把握恰到好处。”主人说。为了做出来的粉丝柔软,除了用上好的红薯粉之外,一定要用山上的柴火来蒸,柴火灶蒸出来的粉丝,就有柴火味道。再就是一定要蒸透,没有蒸透的粉丝,不管是煮还是炒,不仅糊锅,口感还不地道。

“你可以用机器来生产,注册一个商标,把李家粉丝卖到全国各地呀。”何老师换了一个视角,镜头对着烧火的女主人,他建议说。

主人老李听了,停下手中的刨子,站起身来,对我们说:“机器加工的粉丝,没有柴火味,不能跟真正的手工比。”他说自己坚持手工制作,就是要追求红薯口感的完美,对制作流程的细节一丝不苟,就是要保留食物原本风味。

眼前这个人,用了三十年来做眼前这件事,知物惜物,重复演绎着红薯粉丝那种厚实的味道。这是他生活的全部,也是他们在小山村里一种处世态度。在追求效益和速度的商业文明社会,追求完美这恐怕是难能可贵的一种品质吧?或许这就是李家粉丝远近闻名的秘笈。

老李说:“红薯是粗物,却要用心去对待它,做出来的东西越是厚道。”

这是懂物、惜物,也是敬业、敬人,用这种心态对待自己的劳作,本身就是一种高贵。

幸好有很多像何老师这样热爱艺术的人,用相机记录了这种几乎让人忽视的平淡和朴实,还有我们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