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现代散文 > 打开东方的两把钥匙

打开东方的两把钥匙

作者: 席永君2017年12月12日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现代散文

如果把东方比做一把锁,那么,有两把有形和无形的钥匙可以打开它。在广大的植物世界,这把钥匙叫“竹子”;而在更加隐秘的嗅觉世界,这把钥匙叫“香”。竹子不仅直接参与了中国文化的创造,在书籍诞生的前夜,在中国文化的童年,竹简和木简更是支撑了华夏文明的大部分记忆。竹简和木简述说的古代中国是一个更加纯真的年代。如果我们把竹纸当作竹子的来世,那么,不想转世的竹子对华夏文明的参与则更为广泛。以中国文化的象征——筷子而言,不仅令美籍华人李政道博士直叹其“高妙绝伦”,更令从小使用刀子和叉子进餐的法国符号学大师罗兰·巴特面对筷子,感到了自己的野蛮。他说:“由于使用筷子,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成为和谐地被传送的物质……”食物因为筷子被和谐地传送,这样的用餐方式该是何等的优雅!

像竹子一样,香,很早就参与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古典生活。中国人用香的历史十分悠久,远可溯及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手执燃木”的祭礼,再远则可溯及四千多年前龙山文化及良渚文化的陶薰炉,几乎与中华文明同源。正如学者傅京亮所言:“它邀天集灵,祀先供圣,是敬天畏人的体现,又是礼的表述;是颐养性情、启迪才思的妙物,又是祛疫辟秽、安神正魄的良药。”香,曾是中国哲学与人文精神的催化剂,物虽微而位贵。

在竹子和香的世界里,有帝王将相、平民百姓的身影,也有文人墨客、僧道大德的身影。竹林里有侠客的刀光剑影,也有隐者的炼丹炉;薰香旁有诵读的儒生,也有静默的高士。竹子空心,有节,宁折不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成为知识分子的人格象征;而那如影如幻、涵养仁人志士身心的香,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脉之品。

在今天,竹子仍一如既往地参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然而,竹子那高风亮节的气节却有待进一步弘扬;而既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能体现中国文化核心学说——性命学与人天整体观的香,由于历史的误读,很长一段时间销声匿迹了,以至这把最能打开中国文化之门的钥匙如今已锈迹斑斑。在中国人谈香色变之时,殊不知,我们的邻国日本早在十八世纪中叶,就已经把由中国传入的香文化发展成为一门艺术——香道,并使之完全体系化。

心清闻妙香。二十一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中国文化的时代。香文化是涵养性情的文化,在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样的文化理当发扬光大。如果说,丝绸华美的外形、柔软温润的质地,使它与茶叶和瓷器一道成为最早被西方人认识的东方物质,那么,高风亮节的竹子和涵养性情的香,则赋予自己一种含义无穷的密码使命。“芝麻开门!”要打开中国文化之门,请选用竹子和香其中一把钥匙。这正是——

竹林深处,月明风清;洗尽铅华,再起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