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现代散文 > 诗意清明四月天

诗意清明四月天

2017年05月10日来源: 邢台日报现代散文

清明既是一个节气,又是我国古老的节日。在清明时节,捧读古典诗词,别有一番风味。

祭扫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唐宋时期就已盛行。“乌啼鹊躁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在《寒食野望吟》中,白居易将人们上山扫墓的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高翥的《清明》,流淌着哀婉的悲情和忧伤的基调,尤其是“白蝴蝶”与“红杜鹃”的鲜明对比,读来令人唏嘘。

年年扫墓依旧,然而扫墓人却不尽相同。宋代诗人胡时中在《清明行》中写道:“忆昔父母康健时,清明携我上丘垅。如今清明我独来,却将小儿拜先冢。”昔日父母带他一起上坟,如今父母双亡,他带小儿来祭扫父母的墓,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感叹生命的无常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缺憾。

清明节,在每个人的眼里,各有不同的风景。高翥面对世态炎凉,在《清明日对酒》中感叹世人的冷漠虚伪:“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张继在《阊门即事》中叹曰:“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面对农夫被征、田地荒芜及社会萧条景象,诗人心中充满了愤懑和惆怅。“自叹清明在远乡,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是持新火,点作孤灯照洞房。”唐代权德舆新婚燕尔远行,远在家乡的妻子独添祭火,独守空房,那种挂念之切和相思之苦溢于纸上。“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南宋的张炎,清明时节客居他乡,听见雨声,无心赏花,折一枝杨柳却无门可插,细细读来,漂泊天涯的惆怅和伤感令人潸然泪下。

清明时节,万物勃发,满目春光,是外出踏青的大好时光。“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捧读欧阳修的《采桑子》,清明时节人们在西湖赏花春游的喧闹图景,如一幕幕电影镜头,在眼前切换。“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宋代吴惟信向我们绘声绘色地摹画出人们纵情欢乐的游春景象;北宋诗人张先的“芳草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又细腻传神地向我们展示了踏青赏春、流连忘返的情景。是呀,四月里春光明媚,谁舍得辜负呢?

除了踏青,放风筝、拔河、荡秋千,都是清明时节的习俗和雅趣。“夜静弦音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唐代高骈的《风筝》,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当时风筝竞放的图景。“风筝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巧样,一行飞上碧云端。”清代潘荣陛的《竹枝词》,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京城风筝放飞的盛况。唐代张说的“今岁好拖钩,横街敞御楼。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斗力频催鼓,争争更上筹。”向我们展开长绳紧绷、鼓点频击的拔河画卷。而细读杜甫的《清明》“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再读唐代王建的“长长丝绳紫复碧,袅袅横枝高百尺。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将带你走进盛唐,与那些扎头巾、戴花环的少男少女荡起秋千。

每一首古典诗词,都是一幅清明的画卷。徜徉在隽永的古诗词里,感受诗意的清明,心里会有说不出的惬意和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