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文学百科 > 读后感 > 幼儿文章读后感

幼儿文章读后感

2016年03月01日读后感

幼儿文章读后感范文一

拜读了玛利亚·蒙台梭利的《有吸收力的心灵》一书后,让我深有感触,幼儿教育并不像自己原来想象的如此简单,对于每一个孩子,从心灵开始接触、了解他们,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幼儿教育是决定孩子一生的教育

蒙台梭利女士认为“教育是开始于降生的终生教育”。作为幼儿教师,学前教育的实施者,是为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先驱者,要将人类已有的文明,利用幼儿能接受的形式,帮助他们积累、掌握,同时也为人类文明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逐渐在幼儿教育中形成。教育不应该以仅停留在时间表、活动安排表上,而是应该与人的具体情况相适应的。幼儿的内在力量,在适当的帮助和关心之下会使幼儿变得更加坚强,心理更加平衡,精力更加充沛。作为教师应该主动采取措施,保护他们的心理,使他们的大脑和心灵免受伤害。

二、重视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

蒙台梭利女士认为:成年人的大脑无法完成儿童大脑所完成的东西,从无到有地学习一种语言需要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儿童就具有这种心理能力。3—6岁儿童已经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思考、解决不同的问题。在这一阶段,人类的智慧形成,人的心理定性也是在这一阶段完成。语言就是最明显的例证。成年人是通过大脑学习的,而儿童则是通过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识,知识不仅仅进入了他们的大脑而且促进了大脑的形成,成了大脑的一个部分。

作为学前教育者,我们需要正确对待每一个阶段的儿童,理解他们的需要,进而延长他们具有这种吸收知识能力的阶段。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向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帮助,向儿童的这种能力提供帮助,并提高儿童的这种潜能。

幼儿文章读后感范文

《幼儿教育》虽说是一本杂志,但其中的内容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看完每一期的《幼儿教育》,我都深有感触,因为这本书不仅是针对幼儿教育,对家庭、社会、幼儿园、教育都有很好的认识。一本薄薄的杂志有精彩的“方案研析”、真诚的“教养笔记”、甜蜜的“教师书房”、良好的“家园互动”等等,每个内容形式都写的如此深动,尤其是教养笔记,真的能让人受益非浅,也能给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教养笔记”中的一篇文章让我很感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图书架旁的碎纸片”,讲述的是老师在教室的图书架上摆了很多新的图书,可是总是发现有书的破坏,为此老师利用了晨间谈话对孩子进行了爱护图书的教育。可是没过几天还是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找到了原因,原来是孩子们为了折纸飞机玩,于是,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作业纸好方便孩子们折纸飞机。可过了几天,图书封面还是被撕坏了不少,老师再次找出了原因。原来孩子们有了纸飞机的需要后…… 看上去老师已经给予支持但是这种支持还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们初步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细致的思考,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折飞机”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及时提供不同质地、不同大小的纸,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有时候由于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这些需求,何不站在孩子立场多为他们考虑…

当然《幼儿教育》中还有好多吸引我的栏目及文章,有些文章虽简短,内涵却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观点都是非常值得我们细加品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