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文章阅读 > 心情文章 > 最远的终点

最远的终点

2012年07月05日心情文章

最近,在看白岩松的《幸福了吗》这部书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句话“最远的终点,只是在最近的心里。”突然,就有了一种很深的感悟。一件应该算是已经久远的事情,一下清晰的涌上了心头。

这是发生在1999年的事,算起来已经是12年前了。那一年,我女儿上大学。

当时,我丈夫在外地,我工作特别忙。费了好大的劲儿,才请下假来送女儿。临走之前,单位有同事告诉我,“哈尔滨那个地方的人特别坏,你可千万防着他们点。”这是她的原话。其实,我听过这话后,心里也直犯“嘀咕”。但总还是要去的,担心也没有用。

在此之前,我也没有去过哈尔滨。那地方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女儿就更不用说了。在哈尔滨下了火车,坐公交去要报到的学校。上了公交车,我就告售票员我们要去的学校,请她到地方提醒一下。售票员热情地说:“送孩子上学的吧?每年这个时候,像你们这样送孩子的可多了。放心吧,到地方我告诉你们。”几句话,就已经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同事的告诫,在心里已经淡了不少。

不过,热情的售票员告诉错了地方,少走了一条街,我想,这应该不怪她。下了公交车,我们哪也找不到那个学校,问了两个人也说不知道。我和女儿有点着急,因为,我还要急着返回的,这么寻找很耽误时间。

这时,我们对面过来了一位妇女。她披着衣服,趿着鞋子,一看就是本地人,而且住得一定不远。那么,她一定会知道这所学校的位置。我们上前跟她打了招呼,然后问她我们要找的学校。她说:“送孩子上学的吧?”“是的”,我回答说。“孩子有入学通知单吧?”啊!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赶紧掏出入学通知单,“瞧!这上面有电话,我来打电话问问。”这位妇女拿着通知单,向路边的公用电话走去。

打电话的时候,我和女儿就站在旁边。只听她说:“我送孩子来上学,找不到了。我该怎么走啊?”可能对方告诉了她具体怎么走,她放下电话,过来就提我们的大箱子,“来,我送你们去。”我赶紧说;“您告诉我怎么走就行了,我们自己去吧。”“不行,还要过一条大街,如果找不到,不是更浪费时间吗?”看她说话的表情很是诚恳,我们无法拒绝。我只是觉得,她还趿着鞋,应该是没有想到走很远的路,这对她是不是有点不方便?

可这位妇女提着箱子,已经带头向前走了;我和女儿只能赶快跟上。看着她的背影,我心里很感动。我们与她素不相识,她不仅打电话替我们询问,还坚持要送我们。而且,她的表现就像是老相识一样,一点儿也没有那种对待外地人居高临下的感觉。况且,她提着的那个箱子,里面装着我给女儿带的一些书和纸,很重的,看她用力地提着,我心里真有些过意不去。

她引领我们到了另外一条大街,才把提着的箱子放下。我赶紧上前道谢:“辛苦您了!这箱子很重的,让您受累了。”她根本就没有理会我的道谢,用手指着这条大街说;“你看,这个院子是XX号,你再往左边走,到了XX号,就是那个学校了。”顺着她的手看去,我已经看到了一个很大的校门。我再次回头向她表示感谢,可她说:“不用说了,出门在外,谁都会遇到困难的。那你们去吧,我就不送了。”转回身,她走了。没有客套,十分干脆。这就是典型的东北人。

我和女儿默默地站在那里,看着这位妇女远去的背影,心里涌动着的,是说不尽的感激与谢意。女儿在我身边说:“妈妈,你回去一定要写写她。我们看她的‘背影’时,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一点儿也不比朱自清看他父亲的背影时来得差。是呀!她既不高傲,也不做作,更不虚伪,就像是老朋友一样,热情地把我们送到,然后转身就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本来很陌生,却又非常熟悉的背影。

把女儿送到学校,注册、缴费,办好了一切手续。住了一夜,第二天没敢跟女儿打招呼,我悄悄地离开了。回到单位,马上开始永不休止的忙碌。家里就剩我一个人了,突然觉得家里太大,太敞。这一切,让我无法提笔来写一写这位热情的领路人、陌生的朋友。这一拖就是12年。但是,她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心里,在这些年里,我和女儿常常谈起她。她长得什么样子,我们根本没有记忆,她留给我们的,只是她那趿着鞋子,踢踏离去的背影。

直到读了白岩松的这句话,我才知道,虽然我们和这位朋友只有一面之交,而且,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相隔得都很遥远了。但她却始终在我们的心里,她的背影在我的脑海中,是那么的清晰。

这,就是我们最远的终点——就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