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文章阅读 > 情感文章 > 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

作者: 明河花开2014年09月12日情感文章

七月流火,群虫叮咚,蝉绝凄惨,夏已转凉;八月未央,白露未霜,落木萧瑟,秋色苍茫。晚霞,这薄暮的千抹万缕微红,斜照着群山恶岭错乱的虬枝和地头田间每一棵庄稼、每一处膏土,掩映着田塍篱角沾着泥土的镐头和等待回家的羔羊。

皎月明光,那轮圆盘一般的玉蝉桂树,一泻便是千里,从银河天际抟摇直下,穿越云里雾里,俯冲河海大浪,流淌到千家万户的庭院、床头,照亮街头巷口故乡人甜蜜的笑涡和澄澈的明眸——是的,又是一年中秋时,人们之所想,自然正如东坡所云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了。

家乡的月,明亮而圆润,清楚而自然,淳朴而归真,没有灯红柳绿的修饰,没有霓虹灯的辉映,更没有充斥着汽车尾气的大气笼罩和钢筋混凝土的高楼遮蔽。家乡之月,就其本质而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月亮,虽然她可能只是一幅原始甚至有些残旧不堪的风景墨画——青砖绿瓦,小楼矮屋,草芥堆砌,树木错落,茂草繁芜,但就是头顶上这轮皓月,这轮被家乡人视为纯洁和信仰的月,用自己散射的皎洁宇光笼罩和感染周围的一切。她,感染万物,使其神圣而纯洁,汲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她,感动家乡人们,令其勤奋向前,艰苦奋斗,科学发展,和谐进步。

我时常在想,究竟什么时候才能一家人于中秋之夜团坐在一起嬉戏聊天阔论家事,享团圆之福,尽儿女之孝,促天伦之乐。然而,从入学时一直到现在就业,太多的繁忙琐事,太多的公务缠身让一次次团圆的机会悄然消失——细细想来,不是我不想,而是这个社会飞快的节奏不允许我停下来,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苦苦奔波去赚钱养家糊口,渐渐地,人们的心灵已经麻木,没有情感,没有浪漫,如此一来,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思念家乡的明月便渐渐淡忘了,不提了。

人们之所以提起家乡的月,自然是想家,想家乡的亲人。月,从一定程度上说,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家乡的象征,而人们通过月传达的自然便是对家和家人的思念了。月光就像是一簇簇长长的情丝,一头牵着我们,一头牵着家人;又像是一片洁白的光海,这头儿女隔海思念,那头家人独上小楼盼儿女归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这首诗写的虽不是中秋之夜的月亮,但表达的确是深厚的思乡之情。试想,当一个人身在千里之外,唯一能借以缓解羁旅思乡之情的恐怕只有家乡的月亮了。

说起来,已经连续好几年没有和父母一起在家过中秋节了,自己总是由于这种那种的原因无法回家团聚。一个人在外面,没有亲人的陪伴,其实也渐渐忘了有这么一个传统节日,也只是在中秋节当天听见路人提到“今天是中秋,打算买什么月饼呀”、“你女儿回来了吗”诸如此类的内容才渐渐记起:“哦,今天是中秋节啊。”细细想想,在外面羁旅的游子一个人在外面闯荡天涯,拼死拼活的奋斗,他们不是不想家,不是不想回去,只是因为学业、工作等问题无法脱身——如果非要怪的话,估计这可能是政府和工作单位在假期方面的安排不尽合理罢了。

作为儿女,尤其是已经就业了的子女,我们应该多回家看看,尽量利用假期的时间回家走走,这是我们的义务;可是,作为一名即将成家立业的成年人,我们也应该努力工作,力争上游,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假期加一下班也是无可厚非的,这是我们的责任。那么,如何在工作和陪伴家人这两者之间合理权衡和处理,便显得尤为重要。

月,还是那个月;人,却在渐渐老去。年阴荏苒,时光如梭,我们渐渐地发现,父母的鬓角突然冒出几串白发,额头陷出几道沟壑般的皱纹。是的,父母在变老,如果我们不把握现在的时间多和他们相处,那么以后见面的机会会越来越少。所以,青年们,少打几盘游戏,少玩一会儿电脑,多和家里打电话,常回家看看。

又是一年中秋时,月是故乡分外明。家乡的风月,是一个游子永远的牵念,牵念的不单是月,而是家乡月光下照耀着的亲人和朋友。家乡的月,无论走到哪里,都装在心中深处;家乡的亲人,无论闯荡何处,都牵挂在心头脑间。如此,家乡的月才显得飘逸而深邃,家乡的人才显得无比重要而不可或缺。

身在都市,遥想家乡,人们都在干什么呢?是在娇柔的月光下浇灌沉睡的庄稼,还是在静谧的街巷里谈论今秋的丰收,抑或是在结着蜘蛛网的小屋里细听虫儿叫声的窸窣?我痴痴的望着高楼顶上的月,用目光层层拨开或薄或厚的云雾,只为看清楚一眼家乡的明月,再看清一眼月下可爱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