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舞象,不思当年
今天,我的高中70岁了。那大概是一场盛宴,我,没有回去看看。我以为我足够恋旧,原来还是高估了自己。我的高中,她70岁却未曾老去。我们以为自己有多么了解那所学校,所以喜欢在离开多年以后对着一群大学里的朋友海吹那年。然而,我们所在的那三年,都只不过,她的一眨眼。
我的语文老师教了我三年,她总是在每个新学年和我们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彼时尚不能理解,背诵下再多的诗篇犹不解其意。今天,当我看到那篇为我的母校70年寿辰而拍的视频时,忽的就明白了,何谓"岁岁年年人不同".
视频里有些场景仍停留在大脑某个区未被遗忘,如那年在我们眼中建起来的紫藤路,如我们蹲着吃过饭的假山池旁。只是如今,那里坐着我们不熟识的孩子,穿着我们所没见过的红的、蓝的校服,他们在读书,我们不认识的他们却在重复着我们做过的事情,在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及笄之年入校,那时还有未被拆掉红色墙面的老师公寓,还有藏在一个小角落的开水房,我们顶着风雪排起长队打开水。我们住进8个人的宿舍,从清晨6点,到晚间10点。我们在蹲着吃饭的食堂抢炸酱面,抢四毛五一个的小笼包,抢两毛五的红豆稀饭,在晚自习的课间还记得去抢那个诱人的大花卷。抢不到的还有馒头等着你,还有大灶面等着你,还有皮肏陷没的白菜包等着你。你的早饭,是什么呢?视频里我们曾蹲着吃饭的地方建起了五层的餐厅,曾经大家自带自洗的各式各样的碗筷也换成了食堂统一的不锈钢的餐盘和汤碗。那些我们不认识的穿着红色校服的孩子吃的还是我们钟爱的土豆条,还有白菜炒粉条。什么都在,又什么都不在了。那件雪白雪白的校服,再也不会出现在曾经的那些地方。
等到我们的花样年华,我们每天跑6圈的操场没了,运动会没了,他们圈起一片地方盖楼,盖起了一年以后我们很多人住进去的一栋楼。我们在那样的一年里仍旧每天乐此不疲的奔向大饭场,抢油茶果子,抢排骨米饭。我们还在那样一年跳起欢乐的舞蹈,站在我们每年最为期待的红五月的舞台上。我们在自习课的时候对我们包容的老师喊"片子 片子",眼睛饱览了多少电影,我们自称自己是"片子一班".
终于要到高三,我们开始变了,我们的母校也开始变了。那些红色墙的老式公寓没有了,开水房没有了,饭场变到了学校围墙外的空地上,我们仍旧翻越过天桥以冲刺的速度前往着。很多地方被围起来,那是叫建筑。我们开始变的勤奋,窝在教室里日复一日做试卷,在天未亮的时候赶到教室读书,为保证高效记忆站在冷风凛凛的花园里读书,为防止打瞌睡站起来听讲,为争取片刻的睡眠在课间趴着课桌酣睡。我的好朋友好留着一张我站在那座楼前读书的照片,说要留作纪念。我们在那样忙碌的岁月里争分夺秒,却也趁着休息的片刻开怀大笑。那年大雪,班里一帮男生拍了好些落满雪花的照片,笑容就那样保存着,那些人却早已咫尺天涯。而我们就在那样一些日子里,见证年轻的爱情诞生,成长,到死亡;见证成绩单上的数字升高,降低,又升高;也见证一双双熬夜的眼睛里血丝出现,湮没,又出现。
谁的名字留在了高高的红色的大榜上?谁的照片镶进了玻璃框的报栏里?那年评上学习标兵的你如今是否在自己理想的大学里?那时说要在一起的爱情,如今幸福了与否?
我们走的干干净净,毕业典礼是所有人最后能聚得那样齐。我们还没来得及道别,跟我们熟悉的课桌,跟我们相伴三年的碗筷,跟我们相依为命的角落;低年级的孩子们在我们离开的当天下午就来打扫,我看着我们的痕迹被扫成一对,被装进簸箕,被小车拖走,我们的及笄舞象,就那样的,走了。
我曾以为我足够念旧。可是我已离开三年,回去的次数却一手可数。我原以为我能常去看看,可是如今还剩下什么了?食堂不是我们的食堂,操场也不是我们的操场,教室换了新墙壁新门窗,课桌上早已覆盖了许许多多分辨不清的掌纹,黑板上你留下的字迹又怎么可能还存在。我们还有什么能够去怀念?
可是那些路还在,那些人亦在。我们走过多少遍却鲜为人知的英才路,就是高三楼和高二楼之间那条梧桐道,毕业被拍照脸都要笑僵了的大石头,一学期只在家长会开一次却能吸引很多同学玩水的喷泉,学校引以为傲我们难得一去的千人报告厅,哦,对了,还有假山,他可是一直都在呢。还有啊,还有那些人。校长还是陈育康老师,他旁边站的还有曾经我们无比憎恨不给我们放假的侯广琪主任,还有好多我说不上名字的老师,还有好多未曾在镜头露面却一直在我们心里的老师,还有我们的宿管阿姨,还有教了我们跳第一支华尔兹的体育老师,还有食堂某个窗口热情的打菜的大叔。
这个地方,埋藏了及笄之年的青涩,埋藏了少年舞象的豪情,亦埋藏了我们为高考那般奋斗的灯光和试卷。这个地方,如今越来越好,好的我们逐渐不太认识,但总有我们的东西留在那里。所以说,我还是想回去呢。
谁说我,不思当年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