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捧在手心里的幸福
记得许久以前,母亲问起我身边的朋友们可有情感归属,我说还木有,大家彼此不来电,没有感觉。母亲笑了,说你们这些孩子都是读书读傻了,没感觉是什么感觉,感觉能当饭吃?
不可否认,我的父母在对我和兄长的情感教育上无为而务实。选择另一半的第一要务是为自己负责,彼此欢喜才是重点。既然选择了就无怨无悔,父母不参与意见。因为父母陪伴孩子只能半辈子,能携手走完一生的是少年夫妻。
好吃懒做也好,性格不好也罢,真要怪罪还是怪自己没有眼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似乎任何一种选择都有赌徒的心态在里面。但这个背后还有另外一种暗示--凡事自己认定了,去用心努力,平凡的生活里总有幸福,这也是她和父亲大半生一起走过的生命路之写照。
在对爱的理解里,我许多的想法与很多人相比,似乎更加冷峻一些。我不否认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伟大的爱情,也钦佩任何一种伟大的牺牲,所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心甘情愿。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情感纠葛来自不甘心、不情愿、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唯有如此才显得自己在情感的角逐中不是一个牺牲者,任何一点的付出都希望有同等的回报,否则,该如何甘心。
事实的真相是,在情感的世界里从来都没有真正的一对一的平等,因为情感是不可被量化的指标,接受的那一方有权利随时溜之大吉。
有人说,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却没有感动过。我常说,这是弱者的独裁,谁说付诸的情感就一定可以取出相应的数额呢。
伟大的文学家都是生活最精确的提炼者,茨威格在他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写到的女主角,在很大程度上有热烈的情感,亦有不为外物动的冷峻,我爱你,但与你无关,说到底,这是一场与自己的爱恋。
多少爱恨情仇都与不甘心有关,曾经有人用跳楼做威胁,保全了自己的婚姻,因此并没有留住那个人的心,守着一副躯壳度日真的是绑住了那个人吗?一定不是,真正被绑缚的是自己,因为女人失去了一个可以被捧在手心里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