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
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周末。
因为自由,一切均可掌控,于是时间便过得缓慢。
窝在沙发里看书,闲散而又安静。
是朱天心的《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
第二遍看这本书,以前是不把它作为好书标记的,不是因为它写得不好,而是因为--太好。太接近真相,便过于残酷了。
那时还年轻,不想或者不甘心接受,所以便不把它当做好书,其实只是不想要自己看第二遍。
那些由爱到不爱,由年轻到老去的过程,是不可以细看的,一看便要遍体寒意,直生出生之恐慌来。
封底上的最后一句话是--"终究,是不爱了。"
要发出这感慨,心境是该有多荒芜。
我尚未老去,但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感到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无法找到出路的恐惧。
如果一个人活得时间太长,即使不智慧,也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见过、经历过,能继续上升的空间已然很少,也无法再去追求什么东西,这样活着或许是没有什么意思的。
就好比我今年29岁,我忽然开始不太喜欢看小说,更确切地说,是无法继续喜欢看仅仅讲故事的小说,我要看作者对人生的探索和讨论,我要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出路。
此时此刻我忽然很庆幸自己的不聪明,因为不聪明,于是有很多难题就可以在别人那里找到答案,而不是像爱因斯坦那样,对着一群智商和自己相差太多的同类,孤独又无助。
花一天的时间看完了《长安乱》。
是很轻松的书,但可以清晰地感觉到韩寒是想讲点什么的。
结局的指向是悲伤。
潜意识里我是喜欢悲伤结尾的,至少一本书该让人觉得惆怅,这样才意味深长且意犹未尽,但好像我已经逐渐无法承担起悲伤。
愿望总是容易破灭的,但人总还是要活下去,要往前走。
在过去的近几个月里,一直都非常忙,忙到没有时间记录、总结和思考。
眼前事物纷繁缭乱,内心却枯寂如死。
我是要怎样地催眠所有的感官和内心,方能忍受当下的种种。
有时夜晚辗转反侧,愤怒、无奈、哀伤,觉得被一股强大力量所控制,想要毁灭眼前的生活,若生活是一面镜子,我必狠狠将其砸碎,可惜它不是,它是一面虚空。
你将拳头挥出,只能触及空气。
于是连对手都没有。
我只好刷一下微博,看看这浮躁的世界,浮躁的人们,浮躁的生活。
然后等到第二天,若无其事地去上班。
过大的工作量让我不断地忘却,忘却。
空闲的时候,会想念那一面海。
那些独自在海边度过的时光。
活着总是需要一些寄托,这比所有的感情都重要。
我的寄托是远方。
所以在海口的时候,我时常去偏僻荒凉的海边。
夜色浓郁,杂草丛生,空无一人。而目光所及的远处,偶有迷离亮光,我想,应是夜航船,载着一些人的希望,驶向远方。
这便是海口的好处。
可以看到很远很远,可以走很久很久,看不到人。
而不像杭州,铺面而来的是各种面孔--陌生的,被迫虚伪的,无法触及灵魂的。
置身其中,就想要找一个出口,落荒而逃。
大概很久以前,我也不曾想到,我会活得如此潦草,如此粗糙,如此浮躁。
内心明明已是山穷水尽,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我的柳暗花明。
去过一些地方,经历过一些人,就如同见过草原的马,野得再也不是笼子可以束缚住的。
要去哪里,要做什么,要过怎样的生活--这些问题的答案尚未清晰,但,我知道,终有一天我要离开这里,去向远方。
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