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短篇散文 > 学苏洵,成功教育孩子

学苏洵,成功教育孩子

作者: 赖学香2017年03月18日来源: 云南网短篇散文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副对联说的是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

苏洵是唐宋时期着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曾达到了“下笔既刻千言”的境界,被世人广为传颂。殊不知,我们这位文学大家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教育名家。

相传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幼时非常顽皮,不思学习,贪图玩乐,苏洵经常教育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而这样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教育收效甚微。尽管如此,苏洵并未采用“棍棒”教育的方式,不是对孩子进行强制教育,而是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入手,积极引导,诱其入门。每当孩子玩耍打闹时,苏洵就躲在旮旯里读书,聚精会神,神采飞扬,当孩子们围过来时,他又将所读之书“藏”起来。孩子们发现了父亲的这个“怪现象”,以为他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便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渐渐地,他们也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从而驶入了成才的正轨。以至于后来,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并驾齐驱,被世人称为“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成为中国文坛上不多见的奇特景观。

苏轼之所以才识卓异、震古烁今,看来与其良好的家教不无关系,他的成就给了我们可贵的启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洵教子,像大禹治水一样,善于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教育家赞夫可认为:“教学一旦能触及孩子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孩子的精神需要,便能发展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兴趣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孩子对“书本”有了兴趣,才会走近它,才会阅读它。

身教胜过言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物的生长尚有自然规律,更何况是育人这长期、系统、复杂的过程,它更需要我们以身作则,用率先垂苑来为孩子做行动的榜样。试想,苏洵如果没有自己痴迷地读书情景,怎么会引起孩子的重视呢?正是他读书时聚精会神,神采飞扬才深深吸引了孩子,感染了孩子,引起了他们的探求欲,进而带动了孩子们的读书学习。“环境对人的熏陶太重要,对孩子的教育应重视环境的选择”。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一语中的。良好的家庭环境,自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