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优秀散文 > 油糍粑灯盏

油糍粑灯盏

作者: 黄孝纪2017年03月13日来源: 湖南日报优秀散文

这名字有点古怪。

小时候母亲告诉我这个器物的名字,我心里就一愣一愣的。几十年过去了,每每琢磨这个名称,还是一愣一愣的。油糍粑,是我家乡一种用米浆油炸的美食,圆圆的,薄薄的,菜碗口大,金黄,蹦脆,喷香。灯盏,则人所共知,是那个时代农村的照明用具,散发出浓重的煤油气味。油糍粑和灯盏这两个各具内涵的名字一组合,则既非油糍粑,更非灯盏,乃是用来炸油糍粑的一个铁质小模具。其形状,仿佛一个“乙”字,上面是木手柄,下面是一个浅浅的小铁盘,铁盘的一端长了个比筷子尖还小的蝌蚪尾巴,折进木柄。整个看来,油腻,乌黑。

那时永兴县号称油茶大县。我的家乡八公分村放眼所见,漫山遍野都是茂密的油茶林。采摘油茶籽后,已是冬季,洁白的油茶花怒放,仿佛漫天的飞雪。如今想来,真是令人神往的境界。

在我的家乡,用茶油炸油糍粑的过程,叫做泡油糍粑。一年里,若非有特殊的喜事,每一个家庭,一般只在过年前泡一次油糍粑。泡油糍粑,需要先把糯米和粘米按适当的比例配合、浸泡,到石磨上推成米浆。之后,在灶里添一炉新炭火,放上大油锅,倒入小半锅新茶油。炭火熊熊,锅里茶油发红翻滚,屋内外飘荡浓郁的新茶油芳香。这个时候,取出洗净擦干的油糍粑灯盏,从大脸盆里舀一小勺米浆,倒入油糍粑灯盏,一摇,米浆便均匀摊满油糍粑灯盏,浸入油锅。顿时锅里哗哗翻滚,热气蒸腾,油点飞溅。不一会,一张泛白的油糍粑就脱离油糍粑灯盏,漂浮在油面上,在热油的翻滚下,在锅内移动,吱吱作响。再又重复同样的程序,直到锅内漂满油糍粑,拿筷子一块一块夹了,不断翻转,油糍粑的颜色逐渐变成金黄,铁丝捞箕捞上来,弹弹油,倒入团筛米筛。这样的工序,费物,费时,费力,成本大,尽管人人喜欢,村人却不常吃。

母亲泡油糍粑的时候,我们围灶而坐。母亲只允许我们看,不许我们动手,也不许我们多嘴多舌。她说,上油锅是好事,会有油神到家里来,要恭敬,要讲好话。她生怕我们讲不好的话,因此事先就会告诫我们,最好少说,闭嘴。

为了犒劳一家人,安抚我们的嘴巴,母亲往往会先泡几块蓬油糍粑。所谓蓬油糍粑,就是把新鲜的猪肉剁碎了,和上盐、葱丝,拌成肉馅,先舀一小勺米浆倒入油糍粑灯盏过一下油锅,随即铺上一层肉馅,又过一下油锅,再淋上一小勺米浆,浸入油锅,炸成一块厚厚的、金黄的、蓬松的葱肉糍粑,满屋异香。蓬油糍粑炸成,母亲先夹一块放入碗中,双手举过额顶,到神台前敬神。过后,我们一家人才大快朵颐,太香,太好吃了!

这样的时刻,每年只有一次,且多在夜里。吃过蓬油糍粑,母亲打发我们上床睡觉。她一个人独自坐在灶火边,一勺米浆,一勺米浆,慢慢泡油糍粑,往往要到天明。

不同的年份,母亲泡油糍粑在最后所剩的不多的米浆里,往往添加一点芝麻,或黄豆,或花生,或削一两个红薯切成方形小粒,拌和均匀,做成芝麻油糍粑、豆油糍粑、花生油糍粑或红薯油糍粑,更是不错的美味。

母亲是2001年去世的,尚未满70周岁。这之前,家乡的油茶树逐年减少,荒芜,火烧,刀砍,村人的茶油产量连年减少。尽管这样,因为父亲的看管,我家在村前的那片油茶林还是保持得好好的,每年都还能产出百十斤茶油。我们每年都能吃上母亲泡的油糍粑。母亲去世后,我们再也没有吃到过用新茶油泡的油糍粑。

2005年端午节后,父亲去世。这时,我们家这片在整个村庄最后最好的油茶林,已毁于一场清明山火,烧得干干净净。村庄维持了数百年之久的油榨坊也在不久后拆毁。周边的山岭成了秃子的毛发,稀稀拉拉。

油糍粑灯盏大概在八公分村不再有了吧。我已多年不曾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