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现代散文 > 年年“书香年”

年年“书香年”

作者: 路来森2017年03月02日来源: 邵阳日报现代散文

年年过年,别人忙年,我亦忙年。

别人忙年,忙购物、忙串门、忙吃喝,忙旅游,忙各种各样形式的“玩”;我忙年,就忙一件事:读书。

年年,我都过个“书香年”。

书,什么时候都可以读。但我总觉得,不同的时间段或者季节,所读的书,是应该不同的。比如春节,是中国人的一个最传统、最重要的节日。它历史悠久,文化积蕴丰厚,最大程度地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

所以,过年读书,就应该读中国书,而且还特别应该读中国古书,或者经典。因为,古书的“古”,恰好贴合了“年”的那份历史幽深感;恰好渲染、烘托出“年”的那份醇厚和典雅的民族特性。

去年过年,我读的是叶嘉莹的一套讲解古典诗词的书籍,总称“迦陵着作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叶嘉莹讲解古典诗词,可谓当世第一人;通过阅读她的书,不仅能够加深对古典诗词的理解,更能够使人在古典诗词方面,得以从宏观上“博洽、贯通”。

每一首古典诗词,都是一朵芬芳的花,在春节里盛放;而叶嘉莹的讲解,则更使其“枝叶繁茂”。我在阅读中,沉湎着;书香氤氲,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朵诗词的“花”。

今年过年,我为自己准备下了两套书:一套是“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稀见笔记丛刊”,包括《狯园》《鬼董·夜航船》《古禾杂识》《灯窗琐话》《妄妄录》等;另一套是藏书家袁芳荣根据自己的藏书所写的“古书犀烛记”系列,包括《古书犀烛记》《古书犀烛记续编》《蠹简遗韵:古书犀烛记三编》。

第一套书,属古代“文人笔记”。读古代“文人笔记”,我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周作人的影响。周作人在散文随笔中,大量的引用了古代“文人笔记”内容,使得他的文章别具一种风格:滞涩的行文笔调下,是文章内容的深醇和厚重。

故尔,我读古代“文人笔记”,亦如周氏所想:一则“博识”,可以从中寻得一些写作的资料;二则“生趣”,人生多“艰辛”,寻些有“趣味”的文字读读,也是生活的一份乐趣。我把这类书,看做“闲书”,闲闲地读,以之“消闲”,以之“闲”中有所“得”。

然而,第二套书,才是我阅读的重点。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有多少书,已经失传了?又有多少书,我们连见都没有见过,甚至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必要的“介绍性”书籍,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古典书籍的窗口,或者通道。而袁芳荣的“古书犀烛记”系列,就是这样一套为我们打开通向古典书籍“窗口”,或者“通道”的书。

先前,我曾经读过藏书家韦力的几本书,如《失书记》《得书记》,以及《古书之美》等。韦力谈古书,侧重点,似乎更在古书的“拍卖”“收藏”价值上,古书内容也谈,但深刻不够,读来总觉得“滋味”不足。而袁芳荣的“古书犀烛记”系列,就不同了。其着重点,在谈“书”:书的版本、书的内容、书的刊刻经过、书的插图、书的纸型、书的字体比较、书的作者以及刊刻者;若然是绘本书,就要谈及绘画者的绘画水平、雕版者的雕刻水平,以及印刷者的印刷水平等等;对于不同的版本,袁芳荣常常作出比较,以便在比较中,给读者以借鉴。

更重要的是,袁芳荣在谈古书时,插入很多文人轶事,注入相应的文化史知识;如此,就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还增加了文章的厚度和力度。

书香芬芳又一年,我年年都过“书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