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情感散文 > 老物件

老物件

作者: 魏群夫2016年12月16日来源: 襄阳日报情感散文

母亲出嫁时,外祖母将一枚银耳勺作陪嫁之物送给母亲。光阴荏苒,不觉间,这件“传家宝”已陪伴母亲整整走过了五十载,见证了一个少女从青丝到白发的人生历程。

耳勺略比火柴梗粗,放成人手心,刚好一掌长,颜色稍显灰暗,可能是银器的缘故,虽经多人多手多年反复摩挲,手感圆润,但始终未见有锃亮的光泽。

在细长的柄杆上,看不到任何雕刻的纹饰,这让我们兄妹百思不得其解,从识字起,我们就努力在柄杆上想找出字或纹饰来,但始终未能如愿,猜想可能因柄杆过于细长,匠人无从下手,所以没留下只字片纹。以此,我们推断此耳勺身价不高,自小至大,也从未把它当宝贝看待,需要掏耳时,在母亲装针线的簸箩里准能寻到,掏罢,放回簸箩,下次再掏再找。

时光流逝,岁月留痕。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留给父母生产、生活用的物件中,有过大大小小的陶罐、木器、漆器、铜器,有的精致,有的粗糙,有的藏于柜箱,有的放置屋外。在岁月辗转中,它们或支离破碎,或黯然失色,或销声匿迹。当静下心来想抚摸、把玩、欣赏这些匠人们曾经苦心经营的老物件,感悟他们在物件上下的心思、情感时,可惜所剩寥寥无几。只这一枚小小的银耳勺,仍在母亲掌中摩挲,传递着她独有的体温。

闲暇时看一鉴宝节目,专家说,鉴赏老物件,既看材质,也看做工。做工是否精湛,不全靠雕刻的纹饰,尤其是那些使用价值高于观赏价值的物件,纹饰越简单,越可能是老工匠有意为之,并非偷懒,实则人越老,越想回归本真,越重实用而轻观赏,宁肯简洁,不求繁杂,宁肯不着一字一纹,但求返璞归真。

老物件已不多见,尤其在乡下,时代的洪流裹挟、冲撞着这些脆弱之物,加快了它们归于尘土的步伐。回望这些渐行渐远及至终于消亡的匠人手艺,除了挂念,还有丝丝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