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情感散文 > 桑葚熟了

桑葚熟了

作者: 于夫2016年11月14日情感散文

小时候,我家菜园边有一棵桑树。母亲经常去采桑叶喂蚕。在树干分杈的地方,桑树的皮破了,流淌出一些黄色的液汁,象一条小河,许多蚂蚁排着队伍,在“河”边饮水。我讨厌那些黄色的液体,只好在树下望着桑树碧绿的叶子,枝条上渐渐爆出的小绒花。望着,望着,突然有一天,绒花变成了有许多小颗粒攒集在一起的小果实。风儿吹过,雨儿淋过,桑葚青了,红了,变成了亮亮晶晶紫色的珍珠。我再也经不住诱惑了,脱掉鞋子,爬了上去。

时代在变化。“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早已境过时迁。现在,家乡已经没有一户养蚕的了,桑树也早已鲜为人见了。

六一儿童节的前夕,应邀参加官庄镇王聿强先生创办的“桑葚园采摘节”开园活动,才知道在这青山之阴、坝水之畔,还有一片如此静雅幽幽的桑林!

桑园大约五十余亩,树龄已逾三年,正属旺盛时期。听园工介绍,目前,桑葚园在济南市只有两处,这儿是最大的一处。园中的桑树,全部是用普通桑树做砧木,嫁接优良品种的枝芽发育成长起来的。与我童年记忆中的个体桑树不同,它主干矮,抽枝长,树冠大,叶茂果繁。桑葚要比普通桑树的果实大2---3倍,采摘期也长,能持续一个多月。

“这么多的桑葚,怎么保存?”我提出了担忧。

员工们回答得很干脆:“旅游采摘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还可以烘干,象新疆的葡萄干一样。也可以酿醋,酿酒。这是我们制作的桑叶茶,请品尝。”

茶呈琥珀色,口感醇厚,确实是另有一番滋味。

我提着小篮,步入桑林。一串串的桑葚缀满枝头。绿的,青的,红的,紫的,一茬接一茬,攒集在一起,把枝条压得弯弯的,催赶着成熟。很快,我的手指就被葚液染得紫红了,小篮也满了。摘一粒桑葚,放入口中,慢慢地咀嚼,慢慢地品尝,慢慢地体验,慢慢地享受。感觉到体内的五脏六腑都被浸泡在了温馨的液汁之中了。

抬头向桑林纵深的地方望去,在树影婆娑处,有一个飘着裙装的小姑娘,像一只彩蝶,在奶奶与爷爷之间飞来飞去。

“爷爷,奶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说桑树和榆树在老了的时候,还要象天上的彩霞一样美丽吗?”

在绿叶中的白发爷爷和奶奶发出了笑声。响亮的笑声,似乎要把枝头上的桑葚抖落下来。

也许爷爷、奶奶都是退休的教师,在桑林中又教孙女朗诵起古诗了:“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罗敷善桑蚕,采桑城南隅。”“采桑盛阳日,绿叶何翩翩。攀枝上树表,牵坏紫罗裙。”……

两老一小,朗朗的朗诵声,缭绕在桑林的枝枝杈杈间,象蜜蜂的翅膀,震颤着每一片绿叶。

我在咀嚼,我在思索:是的,“桑梓”代表了家乡,“沧海桑田”中的“桑”字代表了巨变中的陆地和农田,还有庄周、梁祝羽化成蝶的动人故事和那遥远的充满想象空间的丝绸之路,等等,追根溯源,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不都是古老的桑树创作出来的瑰丽作品吗?!我想,将其誉之为“桑文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吧?

啊,古老的“桑文化”,作为一种传承,你始终是根深蒂固的、丰富多彩的在影响着我们华夏子孙,始终是根植在中华民族这片土地上,自古至今,还有将来。

桑葚熟了,快来采摘吧,采摘的是晶晶莹莹的桑葚,收获的却是我们伟大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