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现代散文 > 龙腾碧海

龙腾碧海

作者: 杨黎明2016年10月26日现代散文

有一首歌唱道:古老的东方有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就是龙的传人。

我们莱州人是龙的子孙,灿烂的莱州文明曾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辉闪着千秋华光,历久弥新。纵观中华历史辉煌的进步和莱州的发展,它的主源和动力在于追求和展现了一种精神,这就是龙的精神,也是我们的民族精神。龙的精神,是一种勤劳勇敢、健康向上的精神;是一种不畏困难、永往直前的精神;是一种胸襟博大、万众一心、与时俱进的精神。

龙,是古人对蛇、鱼、巨鲸、鳄、猪、马、牛、羊、鹿及蜥蜴等动物,和云、雷电、虹霓、龙卷风等自然天象多元融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具有喜水、通天、善变、显灵、征瑞、兆祸、示威、比帝等神性。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是龙的主要融合对象,因此,龙常常被称为“鳞族之长”,“众兽之君”。古人们对大自然神秘莫测现象的敬畏、理想到一种膜拜意识的意象经过几千年的吸纳、综合、演进而完成了龙的有形物象,成为了民族的一种图腾。它是力量的表现、强大的代表、神秘的化身,它是人们的向往。人们对龙的理解是它无所不能,无往而不胜。它能带来风调雨顺,它能带来丰衣足食,它能带来人间的欢乐,它能带来繁荣富强。

时代的演进,人们将对龙的意识升华为对群体力量、人才辈出、国家兴旺的一种追求,对龙文化的认识在华夏大地逐渐增强,形成了民族的共识,流传的范围和广大的基础深入民间。龙,出入大海,海洋蕴涵万物。古代的人对大海既敬畏又迷信,所以历代帝王以祭祀活动来祈求国富民安,继而有了“祭海”和“祭龙”的仪式。人类在与自然抗争中的认识、经验是不断积累变化的,从敬崇自然、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到利用自然不断进步。自秦开始,当朝帝王即选择莱州这方风水佳处为全国祭海的重要场所,悠久历史、影响广泛。

东海神庙的选址,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人符天数”的对应关系,反映了先祖们的智慧与天、地、人和谐持衡的文化理念。东海神庙的历史变迁,记载着每个时代的海域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建筑技术、绘画艺术状况,记载着古代天文学家、经纬学家,对星象、气候、海流、地理的认识,记载着历代朝廷对龙文化的推动和发展,是我国海域文化和龙文化演展的重要载体。莱州有“龙宫”,东海是龙渊。渤海是东海龙王之海,莱州是东海龙王之地,是东海龙王的故乡。自“龙王祠”到“东海神庙”,自帝王封渤海为东海,海神(天后妈祖)与东海龙王坐殿东海神庙到历代皇封东海龙王为广德公、广德王至广德神位,龙的意象开始由人们的意念化转为拟人化、人神化,进而被神化了。东海神庙成了名符其实的陆地上的“龙宫”。因此,东海神庙的地位日益升高,龙的影响,龙的品位,龙的文化在中华大地成长,在东莱大地生根发扬。龙的精神鼓舞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

莱州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东莱名山,浩荡渤海,曾引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寻仙拜神,为莱州带来了龙吟之气。在有记载的2500余年里,莱州一邑曾出过十个宰相(晏婴、吕礼、吕蒙正、吕夷简、吕公着、徒单习显、赤盏辉、毛纪、张端、赵士完),三个状元(吕蒙正、王俊民、徐殿飏)。在明、清两朝的537年间,皇朝共举行了200余次科考,中举进士55000多名,全国平均每县约出30名进士,而莱州一县则出了97名进士,更有一门三相,一隅二宰,东莱三凤,一门四进士,双凤齐鸣,兄弟继科,赵氏五龙等在全国仅有的人才辈出的现象。珠算始祖徐岳,西汉“费氏学”的创立者费直,开创“子邑纸”的左伯;始创中国红十字会的吕海寰,闻名世界的物理大师卢鹤绂,中国航天员之父宿双宁,玉米大王李登海,美术巨匠王式廓,戏剧泰斗马少波等,都是莱州由史以来的精英人物,如浩瀚繁星闪烁,不胜枚数。

在人类社会的进化中,人们对龙的认识,从朦胧到完整,从升华到完善,从对图腾的崇拜而又转向精英人物身上,可以说是一种寄托和祈盼的概念,是一种理想与务实的兑现。今天,我们传承这些传统的概念与意识,并对这种概念和意识寓以活力和现实意义,就是要继续对龙的认识与想像升华为精神,弘扬起龙的文化,发展起龙文化产业。这样人们的思想将得以充实,龙文化的兴起也将对龙的精神寓以更大的生命力。

我们拥有了龙的精神,我们就是龙的传人;我们每一个人具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变成一条龙。坚定、自信、顽强、勤奋;聪明睿智、富有创造、勇于进取。龙的精神在莱州,已经走过了5000年的文明进程。东海神庙及东海龙神的物表承载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祀福与热望,传播了一种朴素意识和追求精神升华的博大精深,塑立了一种表现民族特色的宏伟规模和崇高形象,形成了道教文化、海神文化、神祈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海域综合文化,也成就了丰富的龙文化,充实并激励着我们将历史推向未来,让神龙在东莱之境、华夏大地、渤海碧水、蓝天白云间腾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