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现代散文 > 黄须菜

黄须菜

2016年10月25日现代散文

十月间,正当人们挤往香山、盘山观赏漫山遍野的红叶时,一张硕大的“红毯”由北向南铺满渤海湾滩涂,这张火红的“红地毯”就是深秋时节盐碱滩上的精灵——黄须菜。

滨海新区部分区域,一到冬天,远远望去地面上像是铺上了一层白霜。晶莹剔透的,那是地面下泛出的白碱儿,人称“盐碱地”。在这样的土地上种什么庄稼都不会生长,然而黄须菜却能郁郁葱葱。

黄须菜极耐盐碱,由于茎叶肉质,叶内贮有大量水分,即便一两月不见雨水,仍能蓬勃生长。大部分月份它全身翠绿,等立秋之后,颜色逐渐由绿变红。长得高的植株有齐腰深,主干接近木质,成熟后非常坚硬。

早年间,遇有饥荒,滨海人就得用黄须接济过日子。待黄须成熟后,用镰刀砍些黄须来,晾干后,用马车把它拉到平整的场地,使用木杆铁叉把黄须仁儿黄须叶都得掴下来,仁儿可用来榨油,这种油略带甜味,用它炸出来的馃子松脆可口。仁儿也可磨成黄须面和麻糁(野蒿子榨油后的下脚料)、棒子面和在一起制成“饸饹条儿”,或攥成尜尜来吃。

六十年前,太平镇这里来了一批北上建村的“开荒队”,像团结友爱、五星红旗、远景东升等村。当时有的“开荒队”专找成片黄须地安营扎寨,因有黄须吃就能生存饿不死人。“低指标”年代,黄须成了很多人的救命粮,最困难的时期,用几大包黄须就可以到南边(河北省、山东省偏远贫困地区)换个媳妇回来。

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圈养些生猪,需要储备大量黄须做为生猪过冬的食粮。村地属区内沟沟坎坎上的黄须,都属集体所有,到时由生产队派社员集体收获。那时户家也有养猪的,要想冬季用黄须喂猪,须等集体收获后再捡漏,之前若社员个体到管理的界地拾黄须,就可能触碰上纲上线的高压线。

黄须叶用来冬天喂猪,由于含盐量大,需把叶子装入芦苇编的篓子里,再把篓子泡入砸开冰洞的水坑中,插根木棍把篓子固定牢,等泡上一两天捞上来,用盆从冰窟窿舀清水反复冲洗,弄回家和上棒子面,再喂给猪吃。吃这种菜的猪生长周期长,因此猪肉也格外筋道鲜美。

黄须秸秆儿可以用来烧饭取暖,这种柴火非常“起锅”(易燃),燃烧之后的灰烬还可以制成卤水腌制咸菜,用它腌制的咸菜仍会入口酥脆,令人回味无穷。

随着时代的变迁,黄须始终没有离开人们的视野,时下已成为规模较大饭店的特色菜,以前人们食用它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的人品尝它图的是个新鲜,吃法也大有不同。采摘“五一”节或暑天雨后的嫩叶,用开水焯,放入凉水里拔,揉破叶把里面咸水挤掉就可食用了。可包饺子蒸包子做馅儿吃,大多还是放些麻酱、粉丝、香油、蒜泥、醋等做成凉拌小菜。

人们与黄须菜的亲近,看重的是它那耐碱耐旱耐涝的品质,和对天对地对人的豁达。不管是吃黄须仁儿活命的长辈人,还是品尝黄须叶吃鲜儿的年轻人,从骨子里已慢慢浸透了这种甘于寂寞坚韧不拔的滨海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