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优秀散文 > 家乡的馍

家乡的馍

作者: 张岩2016年10月15日优秀散文

黄河东岸晋南的临猗县是我的家乡,那里是盛产小麦的地方。若按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老话,那里的麦面“馍”,可称得上是一辈又一辈家乡父老的命根子咧。出门三件宝“馍馍、草帽和棉袄”的说法,反映了家乡人的恋馍情结。

家乡人用“酵子”起面,不加碱。《周礼·天官·醯人》有“羞豆之食,酡食糁食”之记。汉代郑司农注云:“酡食以酒为饼,民人用酵糟”,即以酒酿或酵面来发面而蒸,为周宫廷和民间美食。晋南人世代相袭最擅此技。

做馍时,首先将“酵子”掰成小块,用水化开,加入面粉和成面团,然后放入面盆让其慢慢发酵。待面团发起后,搓条切块,入笼蒸之。以此技蒸出的馍,又暄又大,又白又甜,热气腾腾,飘散着一股小麦面的清香,非常诱人。

顿顿离不开馍的家乡人,不仅对馍情有独钟,而且在吃法上,也把这普普通通的馍吃到了极致。

清晨起来,先吃几口馒头垫垫饥,这是吃“晨馍”;下地干活儿,带个馒头叫“半路时馍”;馏一下直接吃的叫软馍,不馏的叫酥馍;切片在锅里炸一下的叫油馍;做好汤,再把馍切成小块放进去叫“胡卜馍”;把馍切成小丁,和鸡蛋葱花一起炒成的叫炒馍花;把馍切成片晒干,叫“干馍”;馏后又冷的馍,软软的,咬到口里带点韧性,叫“蔫皮馍”;把馍切碎和蔬菜拌在一起蒸着吃,叫“拌馍”;和炒菜烩到一起吃,叫“煮馍”……到了夏天,家乡人还喜欢用将馍粉碎发酵晒成美味的甜面酱。

家乡人在家招待客人,不管是捏的饺子,还是擀的面,吃饭时都不忘端一盘馍馍放到桌上。

家乡人即使在外边吃过了七大碟子八大碗,回到家总还要摸块馍馍,再让舌尖过个瘾,唯有咽下最后这几口馍,心里方觉着滋润、舒坦。馍对家乡人来说,已不完全是物质上的需要,而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

吃家乡馍长大的我,尽管离开家乡在西安工作和生活已三十余年了,可骨子里,依然根深蒂固地沿袭着家乡人爱馍、嗜馍、离不得馍的生活习惯。

这些年,虽说也有些精明的家乡老乡,把蒸馍锅架到了西安城,在我居住的小区附近,挂着“山西”招牌的馍铺就有两三家。几近现代化的批量生产,且不说制作出的馍在外形、个头上,与家乡本土正宗的“馍”相去甚远,就连发面也把老先人流传的“方子”忘得精光——不再用“酵子”,而是改用发酵粉了;和面、揉面不再是人工,而改成用机器了。

吃这样的馍,我总也嚼不出家乡馍的味道。

家乡的馍呵,你是我一生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