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情感散文 > 权伯权妈

权伯权妈

作者: 李冰2016年10月11日情感散文

1953年到1986年,权伯伯一家和我家在莲湖区青年路一起居住30余载。

我儿时常去他家玩。权居国伯伯是位勤劳的老裁缝,总是站在案前忙活。

权伯伯原籍河南,14岁投师学裁缝,18岁时河南大旱饥荒,来到了西安,一住70年,干裁缝一生。权妈谢桂兰两岁丧母,跟着父亲从河南逃难到西安,在大华纱厂当工人,直到和权伯伯结婚后,给权伯伯当助手。

1956年公私合营,青年路的三家裁缝合成一个缝纫组。权伯伯把缝纫机搬到了斜对面的杨叔叔家。再后来扩大到十几家裁缝成立缝纫社,权伯伯的缝纫机又搬到缝纫社。到最后成立了西安童装厂,权伯伯和权妈妈双双进厂。权伯伯1971年退休后,先后给东大街人民服装店和福康服装店培训裁缝十余年,80岁回到家中也闲不下来,巷子全是熟人,有人送活,有求必应。

1968年12月28日,西安市初、高中毕业生乘着大卡车或者火车,奔向农村,集体插队。这些知青里就包括权伯伯和权妈妈的两个孩子。而权伯伯他们只有两个孩子。10天后的1969年1月7日,我被大卡车送到了白水县插队。我放心不下患肺气肿的母亲。后来我得知,我走后权妈妈三天两头到我家陪我的母亲。上世纪70年代零星招工刚有风声,权妈妈听到,第一时间告诉我母亲。

那时我母亲每到冬季卧床不起,成天床头放着便盆。人们都住的平房,也没有客厅,来客很不方便,连坐的地方都困难,很尴尬。我来了客人就领到权妈妈家中。权妈妈替我招待,把来客也当女儿,亲热得很,做的家常饭十分可口。

权伯伯业余给人做衣。上世纪70年代初,我大哥要去哈尔滨学习,那里特冷,我母亲让把她的皮大衣改一下给大哥穿。时间很紧,权伯伯白天上班,晚上加工改成。我当晚去他家拿回改好的皮大衣。比起困难时期,上世纪70年代老百姓还是比较讲究生活质量,小孩子已经时兴买衣服穿了,但是西安市只有两家儿童服装店,一个是钟楼东大街口的,一个是火车站附近解放路西边的。每年春节前和六一儿童节前,这两家儿童服装店人满为患。那时权伯伯、权妈妈都在童装厂上班,二老工作很累,但他们遇上春节前和儿童节前,工休日就不得休息了。居民们给娃买不上衣服,就买料子送来,请求权伯伯给做。权伯伯为了不让人失望,加班加点甚至熬夜给赶制,总要孩子们按时高高兴兴穿上新衣。

我从来没见过权伯伯闲坐,除过在案前忙活,就是到水站提水、生火。他一生给人做衣服无数,而他们两位老人穿的却是褪色的旧衣服。两人都长寿,权伯伯终年90岁,权妈妈寿至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