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情感散文 > 父亲的家风

父亲的家风

作者: 张伟安2016年10月10日情感散文

我家的家风,主要是受父亲的影响而形成。小时候,感觉父亲极其严厉,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做儿女的要求很严。

父亲经常告诫我们之间要和睦相处,坦诚相待。我是个急性子,暴脾气,因为在家中数我年龄最小,所以往往受到家人的偏爱,平时干家务活,都由哥哥姐姐承担,有时候给哥做帮手干活,也是呆头呆脑,经常帮倒忙。这不免要挨哥的训斥,有时候自己不服,就撂挑子,扭头不干了。父亲知道后,把我们兄弟叫到面前,用“兄友弟恭”教育我们,让我们检讨自己,相互体谅。这就为我们以后直至成家后的几十年能和睦相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父亲常对我们说“做人要诚实守信,爱国益社笃友睦邻”。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全国人民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我们所在的单位也组织职工参加募捐活动。已经退休在家的父亲也不甘落后,他从自己尽管不多的养老金中,拿出1000元人民币捐助灾区。他说,灾区同胞有难,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

“百善孝为先”。父亲说,“孝顺”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待老人,不仅要养其身,还要顺其心。我们兄弟每次外出回家都要为父母买些他们喜欢吃的食物。有一次,哥哥回家给母亲买了两个肉夹馍,母亲自己舍不得,分给几个孙子孙女吃,自己看着他们吃,高兴得合不拢嘴。哥哥看到母亲没有吃,就训斥孩子们,这样引起母亲的极大不满。看到母亲本来高兴的脸变得阴沉下来,哥哥认识到自己只做到了“孝”而不能“顺”母亲的意,等了一会儿,他双手捧着茶水递给生气的母亲,请母亲原谅他。母亲躺在床上不理睬他,他就一直站在母亲身边,直至母亲接了茶。嫂子和妻子相处三十余年,从未红过脸,高声说一句话。她们为父母行孝,尽职尽责,顿顿做饭,都会遵从父母的嘱咐。父母外出或者走亲戚,一定有其中一人陪同。如今虽分两户居住,却经常一锅吃饭,几十年如一日,从不争多论少。

父亲经常告诫家里人,不要做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岳父的村上配育玉米良种,种子公司下乡回收。当时玉米每斤才一毛来钱,而玉米良种的价钱每斤比普通玉米贵四五角钱,由于玉米良种的形状就像剥下来的玉米梢子,许多人家都用这些冒充良种赚钱。但是,父亲坚决不许家人这么做,他说,做人要有良心,绝不能做伤天害理、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事。

父亲的严格要求影响着我们家庭的每个成员,多年来逐渐形成一种良好家风。他的五个孙子,因为四个都在千里之外的深圳和贵阳,所以,每隔些日子孩子们就会打电话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时不时的寄些礼物给老人。我女儿张欣西北大学毕业后,应聘到深纺集团工作。她继承了我家的好家风,工作中肯吃苦,爱学习,懂礼貌,与同事友善相处,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有一年春节期间,单位对假期上班的员工分发红包,她也属发放对象。一天下午,她同公司领导到基层检查,因为时间安排得比较紧,所以未来得及锁办公室抽屉就离开了。下午回来后,发现自己的抽屉里多出了一叠二千元的红包。她以为其他同事在自己这里暂时存放,当询问了领导和同事后,大家都说不知情。面对不明财物,她毫不犹豫地上缴组织。

家风,家教,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体现,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影响着子孙后代的成长,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着公民的素质修养。一个文明的国度,就需要文明的公民,需要千千万万个文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