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水盆羊肉
但凡陕西大荔人,对水盆羊肉都有一份独特的感情。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听爷爷讲故事,古今中外奇闻轶事无不涉猎。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始终讲述的都是我的家乡大荔。他讲诸侯称霸狄戎交侵,彼时戎王之城物阜民丰一时繁华;他讲战火纷飞群雄割据,曾经英雄辈出一方水土人杰地灵;他讲自古传承同州美食,可谓三秦大地独具一格久负盛名。
尤以美食最多,讲起来滔滔不绝,从历史传说到鲜闻趣传,从食色品鉴到食材做法,总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这大概因为他是厨师的缘故吧,因而每每说得神气活现,我则听得酣畅淋漓。讲起家乡的水盆羊肉起源时,他引经据典说是起于明朝崇祯年间的同州府衙,原是用砂锅烹煮,由于砂锅形状如盆,故称“水盆羊肉”,虽经历年代更迭,人们所用餐具发生巨大改变,用碗或盘盛肉食用,但人们仍习惯称为“水盆羊肉”。
正宗大荔水盆以剔骨鲜羊肉、骨头为主料,小茴香、桂皮、花椒、精盐、味精等为辅料,讲究茴香出头,肉质酥烂,肉汤清亮,经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和月牙烧饼同吃,为达到肥而不腻、肉烂汤清的效果,须佐以糖蒜或者鲜蒜瓣。此月牙烧饼亦有讲究,早先的烧饼是圆的,要夹肉时需把烧饼掰成两半,参差不齐影响美观,对吃食十分考究的同州人逐渐意识到,与其把烧饼掰成两半,不如在烤制前直接切成两半,这便形成了月牙状的烧饼,顾得此美名。经多年传承和不断改良,水盆羊肉声名远扬。
儿时若能吃上一碗水盆,也算得上是一顿大餐。每逢碰上重要节日,到家门口那家做得地道的水盆店,花十块钱买两碗外带,可以让老板多加些肉汤,回到家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的也是其乐融融。
在我学生时代,那一碗大荔水盆羊肉成为我的一缕乡愁。
高中我便孤身前往西安求学,也就从那时起,家门口的那家水盆店成了我时常怀念的地方。在那个年龄段里,对于一个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视线的孩子来说,一百多公里意味着远离家乡。在大多数同学们都放学回家品尝妈妈菜肴的独特味道时,我只能在学校对面的城中村里要一碗臊子面,便宜又实惠,和一样远离家乡的同伴看着一个要把头仰很高才能看到的电视,谈论着当天NBA球赛内外的花边新闻。因为逃离了父母的束缚而欢欣雀跃,睡觉可以睡到上课前十分钟再起床,和同学交往聊得来了可以彻夜不眠,不用因为饭菜不合口而剩下被唠叨,每天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云淡风轻的年纪,可心中难以忘怀的却始终是儿时家门口那一碗肉汤的味道,触及心灵,成为我的一缕别样的乡愁。
直到上大学去了北京,一次跟母亲打电话无意之间说了一句想要吃家门口的那家水盆,在电话那边安静片刻之后我听到了气息微弱的抽泣。记忆流转,想起父亲第一次送我来西安上学的那个清晨,温暖的阳光照射到骑着摩托车的父亲的后背上,他径直带我走进这家水盆店,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下肚后,他说了一些叮嘱的话,便送我上了大巴车。从那之后的每次离家时,我们一家人都会去那家水盆店,有说有笑地掰着香脆可口的月牙烧饼,吃上一碗肥而不腻、清醇美味的水盆羊肉,久而久之这也成了我们的一个小小传统,算做是临别饯行。
在多年的探寻之后,有人让我推荐一家吃水盆的地方,我总是支吾半天说不上来,碰到脾气倔强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的,我会实话告诉他,我家门口的那个馆子做得最正宗,但其通常都会不以为然,解释的多了也费口舌,索性再有人问的时候,我就推荐一两家味道还不错的敷衍了事,然而无论如何我始终无法忘却那儿时的味道。
我知道,那一碗水盆羊肉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烙印在一代代大荔人的心上,无论自己身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