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冬至,听到这个名字千万不要发怵。且听民谚:“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这一线究竟有多长?谁也说不准确,但是它却准确无误地告诉人们:漫漫冬夜,至此,正在无可奈何地节节溃退!
“冬至一阳至”,也是老百姓的一句谚语。冬至后阴气达到极致,阳气开始回升,物极必反嘛,当然是值得庆贺的日子,因之民间有了“冬至大似年”的说法,特别重视,甚至把它看得和岁首一样重要。置酒、砍肉,擀面条、包饺子不说,连在远方谋生的人们,也要赶回家中,藉此可以看到人们对温暖,对阳春的无限向往。
“冬至连九数”,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则进了“三九”严寒,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奇怪的是人们往往并不拿它当回事。
清朝光绪皇帝的全贵妃,还是在娘家苏州的时候,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一个叫“九九回春图”的消冬迎春的做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字,个个九划,从冬至那一天起,一天写一笔,待到九个字写完时,九天归春。有道是“九尽花开寒不来”,老百姓都这么说。多有情趣的事!
“拆冰开荔色,除雪出兰栽”(北齐·萧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唐·杜甫)、“冬至阳复来,草木潜滋萌”(元·赵孟頫)、“十一日狂飙惊晚岁,一线阳回”(清·曹贞吉),历朝历代的人们似乎对冬至都十分敏感。分明是“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的时候,却能够神奇地感到,阳气已经悄然地来到身边。这,大约就是文人们魅力之所在吧?
不登高山,不知坦途的珍贵;不经黑夜,不知光明的可爱。冬至之后,便是小寒、大寒,那才是不折不扣的隆冬。冬至,实在是冬天的开始。
正是因为人们在严寒的冬季里生活,才会对春天的到来,温暖的给予有着无时不在的神往。所以人们在感受寒冷煎熬的同时,渴望的当然只可能是温暖。所以,在这冬至甫至的时候,人们感知的、希望的也只能是温暖。哪怕是一口热汤,一堆篝火,甚至是一句体贴的话,也都会刻骨铭心。“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更多是,一种心情的使然。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样吟咏,道出的是人们的心声。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中国人这样歌唱,也这样诗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