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现代散文 > 说山东快书 唱莲花落

说山东快书 唱莲花落

作者: 丁明烨2016年07月01日现代散文

儿歌曰:俺听快书武二郎,探兄路过井阳岗,一气喝酒十八碗,醉里打虎美名扬。俺听落子宋家庄,有个英雄名宋江,人都称他及时雨,杀富济贫好儿郎,听快书听落子,俺也学学好样子。

小时候,乡村文化生活匮乏,没有电视,看不上电影,晚上围坐在一起听说书人说唱,就成了老百姓们难得的奢侈享受。

说书,最初是盲人行乞、谋生的一种手段,后来才演变为一种民间艺术。说书人大多以双目失明的盲人居多,旧社会,因出“天花”或其它原因致盲的孩子,为谋求生存,父母在他们刚刚懂事的时候,就送他们拜师学唱。学成后,就走村串乡,混一碗饭吃,因此人们也习惯把它叫做“瞎腔”。

每逢有说书的来村上,村民们便主动接济,东家端来一碗菜,西家送上俩干粮,也有的送来一瓢粮食作为酬劳。待牛羊归圈,月上柳梢,乡村的夜晚万籁俱寂,村里男女老少便围坐在一片空地上,听说书人打板开唱。说唱的曲目多取材于历史事件的民间演义,有《黄天霸》、《五女兴唐传》、《薛仁贵征西》、《乌鸦告状》等等。说书人嘻笑怒骂,表情夸张,时而扮男,时而扮女,幽默滑稽,令人啼笑不止。村民们则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久久不愿离去。有时夜深了,故事正到了高潮处、挂心处,说书人偏是卖个关子,到此戛然止住——要知事情的分晓,明天晚上接着咱再说。这样,人们惦念着故事的结局,明天晚上还要来听书,说书人也能如愿得到饭菜和粮食的供应。当然,也有个别的说书人,说唱的不精彩,听众悄悄相继离场,到最后场地上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陪他,这样就难以得到充足的粮食饭菜,第二天只好怏怏而去。

说书人在“正剧”开始前,往往演唱几个“小段子”,把竹板、铜锣打的呱呱响,作为开场戏,以召唤、等待人们到来,然后才书开正传。在中原地区,最受欢迎的开场形式有两种,一是山东快书,一是莲花落。

山东快书,在乡村是家喻户晓,说书人单手打着两片月芽型铜板,用淳朴的山东话押韵合辙的说上一段故事。铜板清脆悦耳,说唱形象生动,故事动人心魄。人们最耳熟能详的就是《武松打虎》,大人孩子都会唱上几句:当哩个当,当哩个当,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功夫练到八年上……

莲花落的道具也非常简单,一个铜钗,一个大竹板,二者相得益彰。莲花落唱腔洪亮,节奏明快,一句赶一句,铿锵有力,雄壮大气,多用于说唱水浒、三国等故事题材,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如今,随着电影、电视及音像制品的普及,说书也逐渐退出了乡村舞台。有的登堂入室到剧场演出,有的则录制成唱片、录像,走进千家万户。在剧场、在影视里听艺人们说唱,虽然难有当初的兴奋激动,但依然能唤起童年许多温暖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