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得可以告别孤独
拾忆
小时住的地方好大,有二万六千平方英尺。
记得很清楚,花园里有个羽毛球场,哥哥姐姐的朋友放学后总在那里练习,每个人都想成为“汤姆士杯”的得主。屋子原来是个英籍犹太人住的,楼下很矮,二楼较高,但是一反旧屋的建筑传统,窗门特别多,到了晚上,一关就有一百多扇。由大门进去,两旁种满了红毛丹,每年结果,树干给压得弯弯的,用根长竹竿绑上剪刀切下,到处送给亲戚朋友。
起初搬进去的时候,还有棵榴莲树,听邻居说是“鲁古”的,果实硬化不能吃的意思,父亲便雇人把它砍了,我们摘下未成熟的小榴莲,当手榴弹扔。房子一间又一间,像进入古堡,我们不断地寻找秘密隧道。打扫起来,是一大烦事。粗壮的凤凰树干,是练靶的好工具,我买了一把德国军刀,直往树干飞,整成一个大洞,父亲放工回家后,被臭骂一顿。最不喜欢做的,是星期天割草,当时的机器,为什么那么笨重?四把弯曲的刀,两旁装着轮子,怎么推也推不动。父亲由朋友的家里移植了接枝的番荔枝、番石榴。矮小的树上结果,我们不必爬上去便能摘到,肉肥满,核子又少,甜得很。长大一点,见姐姐哥哥在家里开派对,自己也约了几个女朋友参加,一揽她们的腰,为什么那么细?
由家到市中心有六英里路,要经过两个大坟场,父亲的两个好朋友去世后都葬在那里,每天上下班都要看到他们一眼。伤心,便把房子卖掉了,搬到别处。
几年前回去看过故屋,园已荒芜,屋子破旧,已没有小时感觉到的那么大,听说地主要等地价好时建新楼出售。这次又到那里怀旧一番,已有八栋白屋子竖立。忽然想起花生漫画的史诺比,当他看到自己出生地野菊园变成高楼大厦时,大声叫喊:“岂有此理!你竟敢把房子建在我的回忆上!”
名字的故事
我们家,有个名字的故事。
哥哥蔡丹,叫起来好像菜单,菜单。家父为他取这个名字,主要是他出生的时候不足月,小得不像话,所以命名为“丹”。蔡丹现在个子肥满,怎么样都想象不出当年小得像颗仙丹。姐姐蔡亮,念起来是最不怪的一个。她一生下大哭大叫,声音响亮,才取了这个名。出生之前,家父与家母互约,男的姓蔡,女的随母姓洪,童年叫洪亮,倒是一个音意皆佳的姓名。弟弟蔡萱,也不会给人家取笑,但是他个子瘦小,又是幼子,大家都叫他做“小菜”,变成了虾米花生。
我的不用讲,当然是菜篮一个啦。好朋友给我们串了个小调,词曰:“老蔡一大早,拿了菜单,提了菜篮,到菜市场去买小菜!”
姓蔡的人,真不好受。
长大后,各有各的事业,丹兄在一家机构中搞电影发行工作,我只懂得制作方面,有许多难题都可以向他请教,真方便。亮姐在新加坡最大的一间女子中学当校长,教育三千个少女,我恨不得回到学生时代,天天可以往她的学校跑。阿萱在电视台当高级导播,我们三兄弟可以组成制、导和发行的铁三角,但至今还没有缘分。
为什么要取单名?家父的解释是古人多为单名。他爱好文艺和古籍,故不依家谱之“树”字辈,各为我们安上一个字,又称,发榜时一看中间空的那个名字,就知道自己考中了。当然,不及格也马上晓得。我的澜字是后来取的,生在南洋,又无特征,就叫南。但发现与在大陆的长辈同音,祖母说要改,我就没有了名。友人见到我管我叫“哈啰”,变成了以“啰”为名。蔡萱娶了个日本太太,儿子叫“晔”,二族结晶之意,此字读“叶”,糟了,第二代,还是有一个被取笑的对象:菜叶。
筷子
说什么,也是筷子比较刀叉和平得多。
我对筷子的记忆是在家父好友许统道先生的家开始的。自家开饭用的是普通筷子,没有印象,统道叔家用的是很长的黑筷子。用久了,筷子上截的四方边上磨得发出紫颜色来。问爸爸:“为什么统道叔的筷子那么重?”父亲回答:“用紫檀做的。”
什么叫紫檀?当年不知道,现在才懂得贵重。紫檀木钉子都钉不进去,做成筷子一定要又锯又磨,工夫不少。“为什么要用紫檀?”我又问。父亲回答:“可以用一世人用不坏呀!”
统道叔已逝世多年,老家尚存。是的,统道叔的想法很古老,任何东西都想永远地用下去,就算自己先走。不但用东西古老,家中规矩也古老。吃饭时,大人和小孩虽可一桌,但都是男的,女人要等我们吃完才可以坐下,十分严格。没有人问过为什么,大家接纳了,便相处无事。统道叔爱书如命,读书人思想应该开通才是,但他受的教育限于中文,就算看过五四运动之后的文章,看法还是和现代美国人有一段距离。
我们家的饭桌没有老规矩,但保留家庭会议的传统。什么事都在吃饭时发表意见,心情不好,有权缺席。争执也不剧烈,限于互相的笑。自十六岁时离开,除后来父亲的生日,我很少一家人同一桌吃饭了。
说回筷子,还记得追问:“为什么要用一世人,一世人有多久?”
父亲慈祥地说:“说久也很久,说快的话,像是昨天晚上的事。”
我现在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