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刘华北
1941年初夏的某天,一个女婴诞生在太行山区老乡家的驴圈。
面对这个新生命,一对青年夫妇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百团大战”后,侵华日军对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和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太行根据地进入了极其困难的时期。
“国难家愁,女儿生不逢时啊!”身穿灰色八路军装的男青年,高个子、文质彬彬,目光睿智而坚毅。“那怎么办?孩子太小了,经不起奔波啊?”孩子母亲问。夫妻俩商量后,给孩子起名“刘华北”,并决定把孩子寄养在八路军总部所在地附近一个麻池滩的小村。
麻池滩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山村,刘华北被安排在彭双贵家里,女主人叫武巧凤。虽然他们已有一个4岁的男孩,但这对夫妻一直把刘华北当成亲闺女精心养育。
“当时我只有四五岁,有好多事都很模糊,但有关妹妹刘华北的事我还是能记些。”75岁的华北奶哥彭云生回忆,“华北活泼可爱,就像我的亲妹妹,我父母也非常疼爱她,有时我与妹妹争食吃时,母亲总是向着她。有一次鬼子来‘扫荡’,父亲牵着驮粮食的牲口走在前面,我背着华北妹妹在中间,母亲背着衣物走在最后。我走的太累了,身子一抖,妹妹从背上摔了下来,被树枝划破了皮。因为这,母亲可把我打坏了……”
1944年冬,很冷,天空还飘着雪花。这天,彭双贵、武巧凤夫妇起的特早,张罗着小华北的行李。早饭后,两位八路军战士带来一匹高头大白马,刘华北骑在上面,穿着奶娘做的红花小棉袄,眼里含着泪花。彭双贵安慰说:“华华不哭,我们等着你回来。”不善言表的武巧凤流着泪,把两个热鸡蛋塞进华华的小手里。“妹妹,你别走!”彭云生哭着跑出家门,使劲去追那匹白马,眼瞅着妹妹渐渐消失在风雪中……
刘华北被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来人接走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养育过她的奶娘武巧凤、奶爹彭双贵,只是默默地等待、等待,没想这一等就是半个世纪过去了。
为什么刘华北一走就是几十年,到底哪里去了?等得实在心焦了,彭双贵夫妇就写信给刘华北的亲生父亲刘伯承。收到回信,一个惊天霹雳迎面炸响——他们的华华“不在世了”!
彭双贵叔叔:
我叫刘雁翎,是华北姐姐最小的妹妹,你们给我爸我妈的信收到了,相片也收到了,望放心。爸爸妈妈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他们住院了,我近来工作比较忙。妈妈让我替她写一封信给你们,她说华北姐姐虽然不在世了,但在那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你们帮忙照顾她,是很尽心的,很辛苦的,非常感激你们二老,今寄去20元钱,你们买些吃穿用的,以表我们不忘你们之心!收到钱后,请回信!祝你们全家安好!
华北的妹妹:刘雁翎
1978.3.12
这是刘伯承的三女儿刘雁翎代刘伯承夫妇写给彭双贵夫妇的信。闻讯后,武巧凤老泪纵横,多少次在梦里喊着“华华”醒来。
在刘华北被接走后的日子里,刘伯承夫妇一直记着太行老区人民,记着刘华北的奶爹奶娘,他们通过去信、寄钱、寄物等形式表达感激之情。但对于华北究竟是“怎么不在的”,他们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毕竟,这是一个深深的伤痛,他们不想再去刺激亲人的心。
1981年武巧凤去世,1989年彭双贵去世。临终前,两个人留下相同的遗嘱:“一定要打听着华华是怎么不在的。”
1945年8月18日,只有六岁的刘华北在延安托儿所不幸被敌人暗害。
多年后,知道真相的彭云生,在父母坟头大哭了一场。
眼前的彭云生老人,满脸沧桑如同刀劈斧砍大山的褶纹那般,岁月的久远并没有冲淡他在心底深处对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亲人的怀念。一听到刘华北这个名字,他就下意识地念叨:妹妹,妹妹……
如今,老人时常徘徊在清漳河边,像在漫步又似乎是在寻找着什么:妹妹那一年是骑着大白马过的河,过了河我就再也没见过妹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