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趣谈
儿媳怀孕后,为新生儿起名的事就早早列入了家庭重要议事日程,家庭“联席会议”郑重决议:起名重任全权委托老汉我执行。
起名这事,说简单了无非是在社会活动中区分你我他的代号;说复杂了,那简直就是项繁杂的系统工程。
中国人起名,基本格式是父(母)姓氏在前、本人名字在后,汉族名字一般由一至二字组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起名往往为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七八十年代后,起名更多寄托对孩子的美好愿望,如名字中常见财、富、元、宝等,女孩则以花、娟、玉、芳居多。也有人根据姓氏谐音起个吉祥如意的名字,如“于(鱼)得水”、“牛得草”、“马家骏”之类。港澳台地区流行星象学,孩子起名还得参考其生肖属相、五行构成,如缺水者用淼、缺木者用森、缺金者用鑫等等。
但中国常用汉字只有三四千,常见姓氏仅数百,人口却已超过14亿,起名时大家遵循的基本又是同一思路,姓名“撞车”自然在所难免。
九十年代以降,一些人以起个性化名字摆脱上述窘境,新华书店的朋友告诉我,一本极少有人问津的《康熙字典》,一度成为热销的起名“宝典”,有人从这部收载五六万汉字的字典中寻找平时难得一用、甚至难得一见的冷僻字作名字。如此一来,重名的概率确实大大降低,但麻烦也来了,很多时候会因电脑字库中找不到此字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烦恼。
也有人把父母双方姓氏组合成新复姓,有人起三个甚至更多字的名字;前些年鹰潭还有家长给孩子用英文字母“A”作名字,区分的目的虽然达到了,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姓名结构却发生了质的变化。
我为孩子起名的基本原则是:尽量避免同名,便于他人识别、便于孩子今后工作生活;呼唤响亮,不用冷僻怪字,笔划越少越好、以便书写。因不能确定孩子性别,就起男孩、女孩名各一备用。
为给家人意外惊喜,仿照奥运会开幕式惯例,所起名字暂时保密。
媳妇十月怀胎、终于瓜熟蒂落,一名3300克男丁呱呱降世,老汉所起名字“一丁”写在出生证上,不算姓氏总共才三笔,蒙童也能识别。
有人质疑我起的名字文化含量太低,有人则誉为“大道至简”。我关心的则是此名是否已达到降低重名概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