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情感散文 > 作家笔下的父亲

作家笔下的父亲

作者: 聂难2016年04月28日情感散文

父亲像一泓清泉,滋润着儿女的心田;父亲如一把标尺,规范了儿女的言行;父亲似一座灯塔,照亮了儿女的人生。漫步在中国文学的画廊中,作家笔下的父亲形象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家喻户晓。他在《背影》中写到,在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的朱自清。父亲“怕茶房不妥贴”,于是“亲自送我到车站”。在车站,父亲与脚夫讲价钱、为儿子找座位,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跃然纸上。父亲给儿子买橘子,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才能走到那边月台。父亲是一个胖子,“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笔下的父亲,虽然体态略显苍老,但艰难的一举一动传达出的却全是对儿子的呵护和关怀,不禁让当时自以为“聪明”的朱自清潸然泪下。

许地山在《落花生》里,刻画了一个言传身教的父亲的形象。许地山写道,收获节的那晚天色不大好,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父亲问:“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孩子们争着说可以榨油、可以吃,这时候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父亲的这段话蕴藏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即做人要有花生品格——要做有益于别人有益于社会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他人对社会无益的人。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许地山逐渐感悟到了落花生的价值,这种价值观深深地影响了许地山的人生。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自己的教导和期望,他以“落花生”为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之人,并付诸于实践,最终实现了这一心愿。

女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了她对父亲刻骨铭心的记忆。龙应台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龙应台感叹道:“所谓父女一场,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在贾平凹的心里,父亲为人正直,对他一生影响最大。在《酒》《祭父》等文中,贾平凹写到,父亲是一个乡村教师,爱朋友爱热闹爱喝酒。父亲平时非常严肃,尤其对贾平凹非常严格。父亲的严厉,从某种角度上讲,成就了贾平凹。对父亲的敬畏,使他刻苦地走上了文学之路。“做人要宽容、要善良、要谦虚,要好好干事”,父亲的话影响了贾平凹的一生,更成为了他成长、成名过程的莫大财富。

文学大师汪曾祺的父亲却很随和,很少发脾气,对待子女从不疾言厉色。在《多年父子成兄弟》中,汪先生写到父亲饱读诗书,热爱运动,精通琴棋书画,喜爱花鸟虫鱼,表现出典型的士大夫修养和情趣。“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他会做各种灯”,元宵节会亲手做一盏荷花灯;夏天,他将西瓜瓤掏空,在瓜皮上刻细致的图案,做成能泛绿光的灯。他还喜欢做菜,用瓜鱼做出的螃蟹可以“以假乱真”。父亲的这些性情,不仅给了汪曾祺很美的童年,也让成年后的他不仅在文学领域卓有建树,而且在书画美食领域颇得成就。

不难看出,在作家们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影响绝对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