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量世事
我的脑海中,常有一个老头的影子,站在寒风中,犹如苍劲的枯竹。凉意中,守住心中的“节”。
清朝哲学家王夫之,晚年讲求“溯源心性”,“我心送你三十里”便是佐证。一日送别友人,王夫之老迈无力,仍是一程又一程。遥看长亭古道,落日欲坠,他郑重地告诉朋友:“君自保重,我心送你三十里。”
十五里外,友人想起落在王家的雨伞,遂从原路折回。见老人立于道旁,寒风中,白发摇曳,身体纹丝不动,老先生在“心送”。如果有舞台,有观众,谁都愿意做这样的“秀”。可当时只有天与地,只有寒风,只有枯草,和那位本来应该一去不复返的友人。
用心计算着时间,用心计算着路程,用心计算着友人的行速,一切都被心运筹和掌握,包括眷恋不舍的友情。他是用心在称量一切。
模仿这位老人,我们不妨用心来称量世事。学会“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
白天,冠冕堂皇的借口,在夜晚,在独对内心时,竟然显得似是而非,自欺欺人。用心去称量,微末中亦有乾坤。比如,我常常看到有些人,因为吝啬一枚硬币,对匍匐在路边的乞丐视而不见,编造种种理由,慰藉羞惭的良知。振振有词地说,哦,他是装的,或许他用讨得的钱在老家盖了一栋楼,许多报纸上都这样说的。
静静地用心去体味,才能听见寒风中的呼号,才能看见跪烂的双膝,难道这些会比办公室里的空调暖气和热茶更温暖惬意?那些为自己开脱的话,还是别说了吧。
对困厄视而不见,与乞求擦肩而过,遇麻烦退避三舍,见利益而舍大义,岂非不懂君子大道,而是内心的自私被充分激活,“自我”像一条游走在阴暗中冰冷的蛇。有时,我是悲哀的,冷漠,让我们内心的善还剩多少?善良,会不会像挂在墙上的日历,一日撕去一页,一日一日地撕下去……
惨死的“小悦悦”遇难时,道旁有无数路人经过。这些人都“没看见”。我相信,他们是用嘴在说话,不是用心在说话。那些恰巧经过,而“没看见”的人,独自用心去称量,暗夜里,你怎不羞惭得热泪长流。
时常有某种道理黄钟大吕四海皆准,某种说法言之凿凿掷地有声——用心一称量,都不是真的。
于己不利的环境,心中有大悲悯的人,才会坚持用心说话。反过来说,只有用心说话,渐渐地,心中才生大悲悯。
由此,我理解了托尔斯泰。到了晚年,他的心中常怀内疚。因此素食,戒酒,放弃作品全部版权。厌恶人情世故和亲友间的应酬,也拒绝出席贵族的宴会。沧桑一生,他似乎明白合乎常情常理的事物中,包含了多少虚伪。戴着草帽,穿上旧衣服,脚踏树皮鞋,在农田里干活。把全部的田地分给农民。为完成内心的皈依和忏悔,甚至不惜与妻子闹翻,离家出走……他在用心称量自己和世事,称量世间的苦难。
用心去称量,而非寻找利己的借口。人性的光芒,瞬间将整个世界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