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现代散文 > 文庙的距离

文庙的距离

作者: 杨登君2016年04月20日现代散文

浠水文庙始建于宋代,历经正统、弘治、正德、天启等时期的陆续扩建、整修,基本具备了儒学规模。可是,这样一个大德圣地,却常遭兵灾之祸,有史可查的就有两次:一次毁于元末,一次毁于明崇祯年间的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

文庙里供奉的不是菩萨也不是神,他是一个人,一个圣人。他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传道授业解惑。教化着国民,影响着世界。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曾说“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作为华夏子孙,又有多少人能感受到这种光荣?记得前不久有人留言说:现在这年头还有做文学梦的吗?都忙挣钱去了。也许钱本身,就将这个世界搞浮躁了。

在纷繁的街道中能寻觅到千年沧桑中的红墙青瓦,这本身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斑驳的围墙写不尽历史的沧桑;钢筋水泥的填补,丝毫不会削减膜拜的心态。毕竟,历史是需要传承和延续的。

院墙内是一座三层楼房,这里面装着浠水千年的历史和文明,42716册书,不算多也不算少。记录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浠水人。

唯一让人不太适应的是这条瞻仰之路。不是说它的逼仄和狭小,而是感觉破坏整个建筑群均衡对称法布局的秩序。如果参观的人稍安勿躁,这条路能从月池处开始,也就是由南向北拾阶而上,穿过棂星门、上到大成殿、再到崇圣祠。那就是再好不过了。短短几十级阶梯,就由近及远将历史慢慢拉过了900余年。多少王侯将相,多少英雄人物,都淹没在滚滚历史尘埃中。唯有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万古千秋。

月池上方的棂星门,据史载为明弘治年间(1488一1506年)建造的一石牌坊。门楼巍然肃穆,石狮雄踞两边,多少文武兼备、纵横驰骋、博古通今的才子;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学士之士从这里亦步亦趋参拜和感谢孔夫子的显灵。这除了能看到当年的石刻艺术外,最主要的是看到一种对文化的尊重。

文庙右边为右庑,是革命历史纪念馆,里面供奉着革命时期的英雄先烈;左边为左庑,是精品书画厅,收录了徐扶亚的所有书画精品;正对面就是大成宝殿。

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大成殿是主要祭祀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场所,圣大集成,斯文在兹。大殿月台前镌龙云御道,取“独占鳌头”之意,悠悠上千年,又有多少取得功名的人物从中间走过?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多少辛酸,多少委屈,多少荣光,多少幸福,都浓缩在这短短几步路间。

在二层藏书楼的尊经阁,保存着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重修梁记,见证着历史对文化的重视。

后殿是浠水历代名人展厅。展出了历代浠水籍宰相姚明恭,文状元陈沆、武状元文质及110名进士、418名举人和为浠水这块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的土地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尽管这些名人已作古,但是他们的集体亮相,不仅让人肃然起敬,亦是一种对文化的信仰。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了思想;圣人之所以为圣,是因为他引领了思想。

文化的力量,穿透历史的天空,找寻一种教化的距离,这之间究竟有多远?也许就在心与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