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情感散文 > 年夜饭

年夜饭

作者: 肖复兴2016年03月20日情感散文

在我们中国过年,最看重也最讲究的,莫过于年夜饭了。无论贫富贵贱,大年三十夜里,那一顿全家团圆围坐的年夜饭,丰俭由人,哪怕穷得叮当响,只能包一顿野菜馅的饺子呢,却是哪一家都无论如何也缺少不了的。

饺子,是年夜饭里的主角,就像西方感恩节里的火鸡。世界各地,哪儿都一样,过节,吃食是必不可少的,各有各的象征物,就像是节日里的形象代表。所谓我们说的年味儿,就都在那一顿大年夜里的饺子里了。那饺子里便也浸透着千百年来民间民俗的传统和情感

年夜饭,无论丰厚满桌,还是简单的只是一盘饺子,都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个准备的前奏,也就是要有个铺垫。在以往过年之前,这样的前奏,这样铺垫,甚至有些繁文缛节。过去老北京有这样的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磨年面做年糕);二十六,煮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从腊月二十三小年之后到大年三十,每一天都不能够闲着,每一天都在为了这顿年夜饭密密麻麻地做着准备工作。这一切,就像老太太絮新棉花被一样,一层层地絮上、絮厚,把年的气氛一步步烘托得足足的,才会将年夜饭烘托得如同一出大戏里的主角出场一样,令人期待,并有着节日的仪式感。

二是必须全家人人动手,尤其是饺子,更必须全家人聚在一起包才对。过去时代里,再大户的人家,即使把厨子请到家里掌勺,都不会到外面图个气派和省事的。而且,轮到包饺子了,馅可以由他人搅拌,饺子是必得自己上手去包的。传统春节里的大年夜,特别注重和讲究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团圆。年味儿,首先体现在全家人在一起,亲自动手准备年夜饭,亲情与年的气氛才格外浓郁,两者互动而交融,才会越发让人体会到每人参与的重要性和年的意义。那时候,案板上砰砰啪啪剁饺子馅的声音,从各家里欢快传出,才是春节最动听的音乐之声。

四十三年前的春节,我在北大荒,弟弟在柴达木,家中只剩下孤苦伶仃的父母。年夜饭,无人帮父母准备,父母也无心去做。饺子总是要吃的呀,但是,我和弟弟都远在天边,无法和父母一起动手去包。而且,自从我和弟弟离开家,自以为是战天斗地,志在四方,已经一连好几个春节没有和父母在一起了。这个春节的黄昏时分,我的三个留京的朋友,分别买了面、白菜和肉馅,跑到我家陪伴两位老人包了一顿饺子,吃的这顿年夜饭,过的这个春节。他们完全是出于友情,出于理解,帮助我和弟弟弥补了这未尽的一份过年的情意。

我无法猜想父母吃这顿饺子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这大概是父母吃的唯一一次滋味最特殊的年夜饭了。黄昏的时候,当三位和父母无亲无故的年轻人,想替代他们的孩子,来为他们做这顿年夜饭,案板上砰砰啪啪剁饺子馅的声音,会是那个春节属于父母的音乐之声吗?缺少了我前面所说的准备和全家一起动手这样两个必备的条件,年夜饭的滋味,毕竟减少了许多。尽管三位朋友的举动,会让父母感动和感激,但也会让他们望着三位和他们的孩子年龄一样的年轻人,更加想念他们自己的孩子,而让这个本该团圆的节日多了几分伤感

就在吃完这顿饺子以后不久,父亲一个跟头倒在天安门广场前的花园里,脑溢血去世了。我不知道,父亲的死,和这顿特殊的大年夜的饺子,有什么关联。我只知道,当我再回到家里,有了充足的条件和时间,可以和他老人家一起准备年夜饭,在大年夜的时候,可以和他一起包饺子了,他却已经不在了。老天爷不再给予我一次这样的机会。

四十三年过去了,很多个春节的大年夜里,全家热腾腾地端出那一盘盘饺子的时候,我会想起我和弟弟不在身边那个大年三十父母那一顿特殊的饺子。如今,孩子已经长到和当年我一样年龄了,我会对他说,珍惜每一年和父母团圆的年夜饭,而且,清楚地懂得年夜饭必备的两个条件:一起准备,一起动手。其实,这两个条件,包含着一个意思,就是亲情,就是团圆,加强亲人团圆在一起的时间和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