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现代散文 > 万年台之夜

万年台之夜

作者: 曹锦军2016年03月19日现代散文

万年台是我老家黄梅县孔垄镇的一个社区,因当年黄梅戏宗师邢绣娘在这个临近东港的地方登台唱戏而出名,黄豆场则是该社区的一个居民小区,这里群众会做各类黄豆制品而在县内老少皆知。

11月6号也就是立冬的前一天,走在孔垄镇熟悉又陌生的街道,人不禁有点感慨万千。西厢大道附近我住了八年,在这里读过书,打过工,摆过摊,青葱岁月亦在这里度过,后来因工作原因离开也有十多年了。街道还是那条街道,直通通的。房屋变化也不大,只是以前熟悉的人在街上很难遇到。

20年前的这条街,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是非常热闹的,黄梅一棉就在街道的一边,这个厂子当时有职工1000多人,是县里工业收入的主要财源。每天三班倒,就是晚上12点都有几百名工人在上下班。后来厂子跨了,人就都散了,这里从此就冷清了起来。

孔垄是个千年古镇,人杰地灵,物产也丰富,比较有名的美食有谷坝头的狗条(麻花)、黄豆场的酱干、卢列的绿豆粉丝。我们这次到孔垄就是专程拍摄黄豆场酱干的整个生产流程。

这次回老家采访是顺利的,是镇宣传委员田力和社区陈主任热情地把我们领到了以做酱干为业的王怀安家中,我们就开始了紧张的拍摄。

孔垄镇黄豆场的酱干与其他地方的酱干有区别,它是以传统卤制和烘烤技术加工而成。先用茴香,桂皮卤制,再用炉火慢慢烘烤,并采用本地的黄豆和优质水,加工配料而成。孔垄黄豆场酱干皮紧肉嫩,色像猪肝,味似火腿,香醇可口,风味独特。具有开胃、防暑、助消化之功能。特别宜于佐酒,如果用青椒或葱花小炒,则是一碟味道鲜美的下饭佳肴。

今年56岁的王怀安师傅,以前是孔垄塑料厂工人,后来单位破产了,为了生计,就干起了又苦又累的磨豆腐这个行业,一干就是10多年。他很和气,耐心和我们述说每个程序,以及要注意的事项。

每天下午三点,王师傅都要将籽粒饱满的本地黄豆浸泡,然后用石磨出浆后,掌勺徐徐舀浆入缸,其浆纯白润滑,稠淡相宜。豆腐汁入榨箱,用15吨的千斤顶压制成二分厚薄,切成一寸见方的豆腐片,即入卤锅卤制30分钟功夫。卤汁配料很多,但他坚持不用酱油上色,而是自己特制的酱。“上色”后的酱干就可以吃或出售了,黄豆场酱干制作是不加盐的。据了解,黄豆场酱干好吃的最大原因就是采用本地的黄豆。孔垄因是鱼米之乡,土地肥沃,种出来的黄豆粒大,水分也足,口感也自然非常好,很多在外地工作的黄梅人都经常托人到孔垄买黄豆场的酱干。

从下午3点开始制作起来,等酱干全部做好就是次日早上3点了。其中可以休息两三个钟头,每天连续工作量都在12小时左右,并且大部分时间是夜晚时分,非常地辛苦,夏天蚊子多,冬天寒冷侵。王师傅每天用200斤的黄豆可以做出400斤的酱干,按市场零售价4元/斤,可以卖到1600元,但大部分酱干还是薄利多销,批发给大户和商贩,个人的利润空间还是很小的。

老家虽然经常回,但如此这样走走,还是十来年来的第一次。最大的感受,就是晚上走在西厢大道上很少看见装食品的塑料袋儿漫天飘,治安环境也很好,没有闲杂人员在四处游荡。

万年台的夜晚很静,走在这狭小的路上,静得只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晚上10点的时候,我们住宿在孔垄车站新落成的鑫隆宾馆,窗外就是105国道,这里没有车辆来往,也是寂静一片。

万年台之夜,真的很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