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来电
手机上,一个显示“南京”地址的手机号码正叫得欢,一向拒接陌生人电话的我竟然按了接听键:“喂,你是谁?”“啊唷,你怎么连我老郑也不认得了?”我一愣:“咦,老郑,你去年不是在江苏宿迁打工吗,么时候又跑到南京去了呢?”老郑笑道:“今年春节一过完,我便随家乡工程队换了一处新工地,现在工地在南京。”
老郑性格风风火火,说起话来就像打机关枪,没等我问下去,他即开门见山:“啊哈,我这是特地向你报喜来了,一是我儿子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刚刚接到录取通知书,感谢学校的培养和你的关心:二是我老家的油菜长势好,花儿开得艳丽,听老伴喜告,近些天,趁着春光明媚,前来赏花踏青的客人络绎不绝,今年油菜籽肯定大丰收!”
老郑是我结交的农民朋友,家住武穴市大法寺镇下郑村。他没读多少书,人也憨厚老实,别看他年逾花甲,据旁人讲,几个年轻后生若与他角力,未必是他的对手。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年四季手脚不闲,一日三餐肚子不饿,一天到晚心里不烦,精神好,吃饭香,身体自然棒!”
未外出打工前,老郑在家种有30多亩田地。老郑是侍弄庄稼的老把式,精明能干。靠着这几十亩田地,他变起花样种经济作物,硬是把祖传的泥巴屋翻建成小洋楼,把三女一儿供养长大,儿女们生活费、学杂费一路无忧。如今,三个女儿均已出嫁,老郑夫妇的全部精力侧重于儿子的培养。
提到我与老郑的深厚情缘,还得从他的小儿子求学经历说起。当年小郑中考不理想,家庭经济困难,我热情介绍其进入武穴中学读书,后享受社会爱心资助。小郑很争气,终以优异成绩考进武汉科技大学建筑系。事也凑巧,该校有一教授与我是挚友,经我引荐,几年来,给予他不少鼓励与帮助。今年,小郑以高分圆梦华中科技大学继续深造。
考虑儿子读书等因素,老郑顾不得年事已高,从马年开始,便长年累月跟随村里的能工巧匠到外省打工。
“我在工地干活不累,工友们见我年龄大,都抢着照顾我,基本上只让我做些轻松事儿”,老郑激动地说:“家里还有一些田地,全都丢给老伴做。农忙季节,我就请假回家帮衬一下,农活太急时,花钱雇请几个短工支援也划算。村里好多人都像我一样,既务工又务农,大部分家庭都富裕了,筑起洋楼,买了小车,这在农村己经不算新鲜事!”
说到这里,老郑突然压低了嗓门:“嚯,我悄悄告诉你哈,我老伴也很勤快,俗话说:勤快,勤快,有饭有菜!她一年种两季农作物,头季全部种植高产油菜。待油菜籽收割下来后,种上黄豆、芝麻、棉花,剩余的种水稻和蔬菜,你帮我算算账,仅庄稼收入一年即超过两万元,加上我打工一年收入四万多元,今年油菜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我们农民的生活是一年更比一年强,哈哈哈哈!”手机那头,老郑笑得好爽,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