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心情散文 > 心中的风景

心中的风景

作者: 陈建军2016年01月29日心情散文

赭黄的土地,枯黄的庄稼秸秆,大部分树都掉光了叶子,偶有几棵绿树也是沉稳的苍绿,一切都熟透了。午后斜阳暖照,紫灰的天幕,亮黄的丛树,一片片褐红的草棵子点缀在明丽苍黄的原野上,美得让人心颤。

阳光下的土村,像一只卧在那里的猫。阳光的手指轻轻地抚摸着它,她安静地入睡了,鼻息轻匀,梦境甜美。光在睡,影也在睡,这是一种状态,一种自然景物在特定情境下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

正午,土坡上的村舍处在一种灼烤的状态,白花花的阳光让人睁不开眼。和阳光下的人一样,这时的土村正在硬着头皮忍受着,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推过去,又像是扎满针灸的人,浑身肌肉都是紧张的。下午,阳光温和了,土坡和土坡上的村舍也放松了神经,像一只懒洋洋的猫,呼吸又正常了,你的灵魂又可以贴到它身上去了。

自然本来就在那里,抓住打动你的第一感觉,滤去杂质(细节的、枝蔓的、炫目的乱色、纷乱的光线),心澄净了,目之所及也会随之单纯、澄澈。自然的神髓与自身的审美精神指向融为一体,气定神闲,纵笔挥洒,笔随心动,色由韵出,才能画出独到的自我。

审美精神指向来自日积月累,它既有先天的,如丹纳所说,自然、地貌、气候、种族等持久的影响和作用,深深积淀的精神记忆,以及个体在这种环境下的成长体验。又有后天的学习体悟,两者的合力构成艺术家的审美精神指向。

描绘自然景物,首先要去除强烈直接的物质感,留下来的是风景带给人的精神感受与心理氛围,是那些予人心理愉悦、感动,沉浸其中,欣畅无比的感觉。既不刻意追求“三维真实”和“质感”,也不故意平面化,充分调动形状、色彩、光线、空间这些绘画语言要素,努力营造内心的真实感受,“造境”不是创造“眼见之境”,而是要营造“胸中之境”。

画家画风景并不是像照相机那样如实记录瞬间的自然真实,而是表现画家对自然的感悟,表现自然景色带给人的真实心理感受,是在表现画家的“心象”。

“心象”来自画家日积月累的研究与思考,它在感受上是清晰的,在形象上又是模糊的。当画家在自然中发现与“心象”吻合的景物时,会激动、亢奋,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这是一幅作品成功的前提与基础。

一个成熟的画家,面对任何景色都能画出一幅比较完整的画。但只有在面对自己喜欢、有感觉的景物时,才能触景生情,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