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哲理散文 > 我爱读《论语》

我爱读《论语》

作者: 张大昌2016年01月24日哲理散文

《论语》记载了孔子及部分孔子弟子的言行,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它是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是孔子思想的精髓,也是古人文化伦理的启蒙教科书。《论语》所阐发的思想观点,时至今日,仍有重要价值,值得我们认真阅读研究。

我爱读《论语》,首先是因为它能给人们智慧,告诉人们为人处世的原则。它告诉人们,人必须正直,正直的人未必吃亏,不正直的人反倒有灾难危险。“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孔子在正直这个问题是也是讲策略的,他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他告诉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底线是,不论什么时候做人都要正直,但有时说话表达要委婉、注意方式。很多人为处不好与同学、同事、邻居的关系烦恼,孔子告诉你:“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意思是多检讨自己,找出自己的过失,少责备别人。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如果在特定的场合该严肃不严肃,嬉笑失度,就失去应有的威严,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还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像在车祸现场微笑的“表哥”杨达才,登台笑客的萧夫人。孔子还把“不重”与“学不固”联系起来。想来也是,如果认为可以听着流行音乐,甚至心有旁骛就可以把学习学好学固,除非是天才。

《论语》还告诉我们要孝敬老人,并且认为,孝敬老人,关键在敬,是个态度问题。“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当今,物质生活条件都好了,老人的物质赡养一般不成问题,重要的是给老人心灵的慰藉,要常回家看看。可贵的是,在孝忠的问题上,孔子绝不搞愚孝愚忠。孔子说:“子从父,哪里就算是孝子了呢?臣从君,哪里就算是忠臣了呢?要根据具体情况而服从才谓之孝、谓之忠。”这句话不是《论语》上面的,它出自《孝经》,荀子将孔子的这个观点归结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可见,孔子的观点是辩证的。《论语》关于诚信的思想也是如此。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儒家大力倡导的一个基本准则。《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又说“君子贞而不谅”。意思是君子固守正道但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正如孔子的学生有若阐发的那样:“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孔子还明确地说过:“要盟也,神不听。”意思是被迫签订的城下之盟神都不听从,人们当然也不可遵守。这一句见于《史记》。我们讲诚信,但也不能迂腐,上当受欺。现在国家从制度法律层面出台条文,严惩恶意欠薪等严重失信的人,还守信人公道,给不诚信的人以惩罚。

《论语》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也是在《论语》中,孔子阐述自己学术精髓时,顺序刚好是相反的。他说:“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不论哪种叙述方法,都可看出,孔子教育学生把德育即做人放在第一位,把做学问放在第二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孔子的这个教育方针对于我们今天破除应试教育、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很有借鉴。

当今,物质生活丰富,再有父辈祖父辈的疼爱呵护,独生子女或双生子女真像小皇帝一样,衣食无忧,有求必应。但这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往往起负面作用。这种情况下,怎样教育孩子,《论语》给我们的忠告是:“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意思是,疼爱他,但能不让他勤劳吗?对他忠心,能不对他加强教诲吗?教诲什么,就是前面讲的信忠行等方面内容。《论语》还说“君子之远其子也。”就是说不能对孩子过分亲昵溺爱。

《论语》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卫国大夫棘子成对子贡说:“君子朴实就可以了,还要文采干什么?”子贡回答说:“您这样谈论君子,太遗憾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其实文采跟本质一样,文采如同本质,本质如同文采,两者同等重要,虎豹皮和羊犬皮的区别,既在质上,也在文上。如果这两类兽皮去掉了它们有文采的毛,就无法加以区别了。”孔子也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本质与外在表现搭配好,才是君子。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除了道德本质要好外,其他诸如兴趣爱好、待人接物方式、谈吐书法、穿着等外在形式也是不可忽视的。

不论什么社会,人要出人头地,成为某行业的佼佼者,就一定要有才。孔子作为道德楷模,不仅强调德,同样重视才。认为人才难得,有才才有位。《论语》中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意思是不担心自己没有位置,担心的是有没有立住脚的本领。对于大政治家管仲,孔子不赞成他的德,但对他的才能大加赞赏。他说管仲“才也”。还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都是管仲出的力。如果没有管仲,我们中原民族就要被外族统治了。才能如何取得,只有通过学习。孔子本人就是刻苦学习砥砺成才的典范。孔子的人生观就是奋发进取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儒家文化称作儒教,是不对的,因为宗教都是崇拜、尊奉神的,而孔子是重人事轻鬼神。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见义勇为、无过无不及等真知灼见都见之于《论语》。《论语》的内容非常广泛深厚。我看《论语》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即修身、学习、为政,这是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相联系的。而它的真理性经几千年检验是毋庸置疑的,几乎句句是金科玉律。我爱读《论语》,还因为它不难懂,很多就接近白话,例如第一篇第一章几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论语》中还是有不少的章句从语法字词看,不难懂,但含义深刻,加上断句等因素,就产生了歧义,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对《论语》,不读它三五遍,不参考专家的注解,要读懂弄通,是不可能的。

《论语》的可爱之处还在于它并不是简单的一条条的语言记录,它有很多生动的记叙,增强了感染性和艺术性,读后令人难忘。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整个场面和风细雨,四个学生在孔子的鼓励下,口无遮拦,各言其志,孔子则和悦地予以点评,虽然对子路的回答略有不满,也没严肃批评,只是讥笑了一下。而在《季氏将伐颛臾》一章中,则语气严厉,运用比喻、名人名言,连用反诘句对冉求的话层层批驳,破中有立,使其无话可说。但有的学生就是不听孔子的,我行我素,批评也没用。宰予就守丧期限同孔子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孔子认为应给父母守丧三年,宰予认为一年就行了,各有各的理由根据,谁也说服不了谁,孔子最后只能说:“你那样做安心,就那样做去吧。”

我爱读《论语》,还因为感觉它是真实的,学生记载孔子的言行并没有按“为尊者讳”的原则有选择地记录。因为我们可看到《论语》中有好几则记述了孔子受嘲讽、挨骂的事。例如,农夫说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算是老师呢?还有偶耕的人、看城门的人等都讥讽过孔子。更有甚者,有人骂孔子是丧家狗,孔子竟也自嘲说,对,我就是个丧家狗。这一条记载也来自《史记》。《论语》中不仅有师生的争论,也有学生之间的观点冲突。孔子教学并不局限于教室,有很多现场教学,有小范围的乃至个别谈话。有一次,子张向孔子请教问题,孔子回答后,“子张书诸绅。”就是说子张匆忙应急,把老师的话写在他衣服的带子上。学生冉伯牛患了恶性传染病,孔子把手从窗户伸进去拉住冉伯牛的手,表示慰问。这些都让人感到《论语》真实可信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