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情感散文 > “年味儿”随想

“年味儿”随想

作者: 兵哥2018年02月27日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情感散文

过年,许多人在寻找“年味儿”。

说起“年味儿”,就不能不说说我们小时候过年的情景。

那时候,过年简直是孩子们一年的期盼。年前,只要有点条件的家里,都要想法儿给孩子做一身新衣服,尽管是普通棉布的,自己剪裁缝制的那种,但对于农村孩子已经是天大的喜事了。有的孩子多,家里穷,就用大人的旧衣服改一下,也算一个小小的惊喜。

过年杀猪是村里的大事。家家户户把猪捉住,四蹄捆绑结实,在“吱吱”的叫声中,抬到杀猪的场院,统一宰杀。孩子们就围着看热闹,天开始黑下来的时候,捡一个猪蹄壳,放上猪油和棉线捻,点起猪油灯,在散发着油脂香的焦糊味儿中追逐嬉戏。杀得早的,这时候已经煮熟了一大锅方肉,孩子们用筷子插上一块儿,大快朵颐,引来无数羡慕的眼光。

过年的日程安排得很丰富。年三十,村里都要放烟火,提前一个多月,就有专门的师傅集中制作,那可都是大家伙,二踢脚有小孩胳膊粗细,“钻天猴”的杆儿就有一米多长,烟花放在地上,就跟倒扣的痰盂差不多大小,一齐燃放起来,那才叫过瘾。所以对于孩子们来说,三十的饺子倒吃不出什么滋味儿,早早去大队的广场等待燃放烟花才是正题。记得有一年,三十晚上下大雪,传出消息说烟花放不成了,但孩子们不死心,仍然聚到广场碰运气。那场雪下的确实很大,高高挂在电线杆上的那盏白炽灯光里,纷纷扬扬的雪花似乎织成了一张密密的网,把天地罩得严严实实。最终,烟花还是没有放成。

初一是拜年的日子,一大早儿,人们就收拾好家,三三两两的挨家串户去拜年。见到长辈磕个头,平辈的就寒暄几句,很是亲热。村里辈分儿大的,就在家里,准备好瓜子糖果,等着来拜年的人。有条件的还热上一壶烧酒,算是对晚辈的奖赏。孩子们跟着乱串,自然也能享到口福。

初五要迎财神,也叫“崩穷”,意思是用放炮的方式把穷鬼赶走。那时候,人们买不起很多的炮仗,平时就连小红鞭也是拆开单放的。但初五这一天,因为关系到一年的经济走向,所以也都尽其所能多放炮。那时候,我年龄小,贪睡,往往起得晚,大人们催着快去放炮,我不急,还给自己找到了理论根据:“穷鬼”怕放炮,放得最晚的,才能崩得最彻底。

对孩子们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正月十二,传说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所以在这一天,孩子们前半夜是不能睡觉的,否则就可能被老鼠咬掉耳朵。当然这只是传说,或者就是个风俗,但孩子们高兴,吃完饭就成群结队理直气壮地到街上疯玩儿,衣服兜里一般都装满花生瓜子,以及剩下的鞭炮。那时候还不知道有圣诞节狂欢夜这样的节日,但我想,正月十二就是孩子们的狂欢夜。

整个春节,对于生活还比较贫瘠的农村孩子们来说,简直就是物质和精神的盛宴了。

当然,还有一项最最重要的,是亲人的归来。

那时候,我母亲在外乡教书,放假回来的早,而我父亲在城里工作,一般要到大年三十才放假。那时班车少,要坐火车到县城,然后借一辆自行车骑20里地回村里。我爷爷就带着我们,到村南的土岗上等。冬季的冀中平原一片荒凉,一片土黄色。坑坑洼洼的土路一眼望不到头儿。远远地,看到一个小小的黑点,心里就默念,那应该是我爹吧?黑点慢慢大了,近了,慢慢地看清楚了,果然是。我们就迎上去,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回到家。那时候,父亲挣钱不多,印象当中也没有买多少年货回来,但这都不是主要的,一家人团圆才是过年啊。

后来,我当兵到了部队,就成了家里人在胡同口等着我回家过年。再后来,我转业到地方,父亲去世了,每年的大年三十,我都回到母亲家里,一起包饺子过年。到了初一,姐姐妹妹也回来了,一家人热热闹闹,其乐融融。20多年里,一年年都是这样过来的。直到去年,母亲病重,年是在医院过的,在空空的病房里,看着浑身插满管子的孱弱的母亲,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母亲熬过了春节,终于还是没能熬过正月。母亲走了,家的概念也不再同以往。到了今年春节,我竟有了一种不知归处的渺茫的感觉。禁炮了,周围听不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其实多年来我已经不再放炮,因为早已过了那样的年龄;吃穿对于我们来说也不再是过年的期盼;有了微信,拜年不再需要走家串户;“年”还在吗?在哪里呢?为了排解思念亲人的孤寂,也是为了寻找“年味儿”,我和爱人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到北京,看了地坛庙会,到雍王府烧了香,在南锣鼓巷见识了地道的北京小吃,还爬了香山。到处人山人海,不绝于耳的叫卖声和满眼喜庆的红灯笼,还有五颜六色的食品,似乎“年味儿”十足了,但是心里,总还是有一点怅然若失的感觉。“年”似乎还没有和我们完全融在一起。

回到家里,静夜难眠,一年一年的画面清晰地呈现在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心中豁然开朗:人人在寻找“年味儿”,其实,“年”不就在人的心里吗?“年”就是深深根植于国人心中的一种情怀,是感情的回归,是灵魂的小憩,是亲情的升华,是基因的传承。对于在外打拼的游子来说,“年”就是深深的乡情。对于埋头劳作的芸芸众生,“年”就是一个阶段的新旧交替,除夕的饺子,就是对一年历程的总结。新年的喜庆,则是对来年的期待,少年壮志也好,英雄迟暮也罢;踌躇满志也好,中流砥柱也罢,总会有一个规划,定一个“小目标”,我们的生活便有了新的动力。

“年”就是让你静下心来,思考过去和未来。

想到此,我打开手机,写下了一段“年”的感受:1、学会赖床了。不像平时一到时间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习惯慢生活了。2、手机突然有个电话打进来,竟然很不适应。3、每天在朋友群里发几个、拣几个小红包,觉得很有成就感。4、家人更重要了。家人以外的东西淡化了很多。5、苦寻“年味儿”而不得,静下心来一想,“年”其实就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