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优秀散文 > 捣衣棰

捣衣棰

作者: 马浩2018年01月16日来源: 潮州日报优秀散文

捣衣棰,其实就是一根可手的木棍,最多亦不过是把木棍的一端斫扁,打磨光滑,长约尺二,关键是拿着可手,看着顺眼,当然能悦目更佳。

别小瞧这根短小的木棍,几成农耕文明的符号,多少文人墨客或直接或间接地吟咏它,“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诸如这般耳熟能详的诗,更有直接描绘捣衣场景的诗句,“檐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额。(谢惠连)”捣衣自然要用捣衣棰,古代的捣衣棰长的啥模样,从诗文中可窥测,跟现在的应该差不多,看来,文明的进步多是化繁为简,去芜求精,捣衣棰简得不能再简了,自然就无需费力化简为繁了。

古时,捣衣似乎不分郭野,好像也不完全像现在等同于洗衣,农耕时代,自给自足,布帛都是自织的,缝制也多是自己缝制,布帛在剪裁之前,需要用捣衣棰敲砸敲砸使之易剪裁,否则,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就令人费解了。清·王拯《媭砧课诵图序》有这样的文字,“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王拯的姐姐一边在砧上捣衣,一边监督其弟读书,估计捣的就是布匹。王拯的那幅“课诵图”,我没见过,若能见到实图,便可看到清朝时的捣衣棰的样子了。

这些都是知识。

其实,在我的生活常识里,捣衣棰就是洗衣的工具,它出现的地方,总要有一口水井,一条小河,或一脉小溪,一定还会有块光滑的石板,或大或小。

晨曦穿透小河边的一排杨柳,洒落在河面上,水波潋滟,闪闪地泛着金光,一位姑娘挽起裤管,裸出藕节般的小腿,赤脚没入水中,影子映在水里,随波荡漾,忽长忽短,姑娘从竹篮子里拿出衣服,取出捣衣棰,把衣服在河水中浸泡一下,提出来,抛在石板上,撒上洗衣粉,之后,拾起捣衣棰,反复地敲打着,空寂的河边,顿时回荡着“砰、砰”捣衣声,隐在树枝间的鸟雀扑棱棱起身飞去,遗两声鸟啼,似乎是表达着不满。

说起捣衣棰,我的眼前总会对应着如此的画面,当然,还有村姑挽着竹篮,竹篮里放着五颜六色的衣物,衣物上压着醒目的捣衣棰,或干脆把捣衣棰攥在手里,风摆杨柳般地行走在通往小河的小径上,夹径桃红柳绿,道边草尖缀着晶莹的珠露,姑娘嘴里似乎还哼着动听的小调,缕缕阳光洒在姑娘的脸上,又被弹了回来,空气里弥漫着迷人的清香。

劳动是最美的。捣衣棰的起起落落,衣服便焕然一新了,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晾晒在两树之间的绳上,似乎立马鲜活了起来,给人有种化陈腐为神奇的感觉,看着,神清气爽,顿觉生活神奇与美好。

捣衣棰,只有遇到清冽的水,光洁的石板,才会变得有意义,光洁的石板,不缺,清冽冽的水就不那么遂人愿了,尤其在当今。

有人说,捣衣棰的式微,是因为洗衣机的问世,我觉得这只是问题的表面。

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多少原本清冽的河水,变得发黑发臭,路过都会令人掩鼻。俗话说,大河无水小河干。水是相通的,过去,村庄多是逐水而建,村里都会打几眼井,河水清,井水冽,洗衣服,有时也会汲井水,在井口旁放一块光滑的石砧,捣衣棰就会有用武之地,河水臭了,乡村的井越掘越深,水质却越来越差,更何况生活的节奏加快,没有多少人有那份悠闲心情去享受捣衣棰了。

不过,我总觉得捣衣棰不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不是生活的常态,而捣衣棰所象征着的简单闲适的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正是人们所想往的,或曰,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