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现代散文 > 端午拾遗

端午拾遗

作者: 玩偶2017年09月12日来源: 安康日报社现代散文

大多与民俗节令有关的事,和吃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按时下流行的说法,舌尖上的记忆。

讲究一点的人家,端午节前几天就开始泡粽叶,泡糯米。粽叶以竹林里当年新发的笋壳为最佳,包出的粽子表面微黄,透着淡淡竹香,笋壳捡回家后稍作整理,收拾成长短、宽窄差不多大小的形状,摊平对折按一定数量叠起来,用撕下来的笋壳边料扎起,一叠一叠整齐码放锅中急火猛煮半小时,捞出、反复淘洗、浸泡清水中待用。米必须选用纯净的糯米,不可混杂其他品种,以免造成香糯中出现生硬的牙感,淘尽米中混杂的砂石,换水浸泡二至三日,需要随时观察,以免温度等原因造成糯米出现发酸的状况,待米粒泡至松软发胀,用手指头搓揉,内外皆成粉状尚可,包粽子是件技术活,但也是件体力活,扎的不紧,煮出来的粽子就会出现不那么香糯、弹牙的效果。老练手巧的人包出的粽子大小均匀,棱角分明。端午的粽子和鸡蛋绝对是标配,在加上必不可少的煮大蒜点缀,小孩睁开眼就能看见,接下来就是上学途中断断续续丢弃的粽子叶,路标一样醒目。

端午节这一天,可以说是不同的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几本围绕着驱邪避毒这一主题。

清早起来要上山踏百草,沾露水,据说可避虫毒,去邪气。最热闹的还是清早买药草的市场,艾草、菖蒲等山上采下的药草堆积如山,满街的人挑挑拣拣,热闹非凡,一过正午,满街丢弃的都是,再也无人经管问津。懂行的人这天会买上一些叫什么一支箭、一支蒿、一碗水等等稀奇古怪药名的药草回家泡酒,可驱虫止痒、镇痛。菖蒲,叶片呈剑型,因此有人又叫“蒲剑”,天中五瑞之首,据说可以斩千邪,艾草有虎皮斑纹,故称“艾虎”,以此二样插在或挂在门口可镇宅避邪,驱蚊虫。小孩佩戴用五色丝线捆扎或用碎布缝成各种样式的香包,香囊内有朱砂、雄黄等香料药料,香气扑鼻,随身携带可以辟邪驱瘟。

粽子为当天必不可少的零食,沾上白糖或蜂蜜,咬一口,香、甜,糯,舒坦,主食则以时令鱼虾,瓜蔬为主,端午有饮雄黄酒的习俗,俗话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但据多年观察,直接饮用的很少,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用来治皮肤病,可以祛毒解痒。常见的是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鼻耳,可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玩则以划龙舟为主。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贤臣屈原投江,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而形成的一种纪念方式。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习俗。各地还引入各种娱乐、商务活动。

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因此民间习惯用煎蒲、艾等香草煎水洗澡。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