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情感散文 > 弦断有谁听?

弦断有谁听?

作者: 李晓光2017年05月22日来源: 邢台日报情感散文

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是很有才气的,也是很有争议的一位诗人。有人说,“小李”的诗有些隐晦难懂,其实,我觉得他的诗有种感伤之美,他的情感真挚,热情奔放。

他的那首《锦瑟》写得很美,“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尽管这首诗的主题不是很明朗,自古以来,众说纷纭,但我还是固执地坚持一种说法,它是一首“悼亡诗”。诗中寄托着断弦之后,有情无处寄,有泪无处抛,有曲无人听的凄凉与感伤心绪。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这是《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一诗。在妻子去世的那个冬天,他随军去了蜀地,偶遇大雪,让远在异乡的他,在寒冷的季节里,不禁想起自己身单影薄,孤苦伶仃的行役之苦。思念起家中寄来的寒衣,那种贴身贴心的暖,足以抵御一切寒冷的纠缠。但转而一想,妻子已经不在人世了,没有人会给他寄寒衣了,不禁心头怅然若失。接着写道:“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既然遭遇大雪,且无寒衣可收,那么,这样的时刻,雪虽封住了关山,却封不住作者思念的翅膀,在散关驿站,偶尔梦中,仍见妻子正坐在旧时的鸳机上为他赶制寒衣。这个甜美的梦,让他的百结愁肠有了可以安歇的港湾。

据史料载,虽然李商隐因娶妻被卷入朋党之争,一生郁郁不得志,但他和妻子的感情甚笃,这从他的很多诗里多有体现。还有一首《夜雨寄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夜里,身在异乡的他,偶然触景生情,想到远在万里之遥的妻子,便欣然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来。巴山蜀水盈盈秋池涨溢的时刻,我忽然想到你,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到你的身边,一起去剪西窗的红烛啊!作者在这里,巧妙地点到了充满温馨的幸福时刻,那摇曳的烛光里,妻子年轻的脸庞,使他一读再读。

初读李商隐的诗,看出他在诗中“用情”的专一,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他也是个情感真挚的人。在现实之外,他有一份儿寻美的美好心智。以启迪、安慰像他一样路遇不顺或际遇坎坷的人。

无独有偶,在古代悼亡词里,苏轼的那首《江城子·记梦》堪称绝句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在一个凄冷的夜晚,梦中偶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梦中有熟悉的一切,然而,令他念念不忘的是青梅竹马的发妻王弗的影子,在梦中影影绰绰,清晰如昨。两人十年生死已相隔,音信渺茫,妻子的孤坟在千里之外,自己的凄凉悲伤无处向人诉说啊?梦里忽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山坡上,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这是苏轼悼念妻子的一首词,写作于乙卯正月十二日夜。以豪放派着称的词坛大家,也有他婉约的一面,《江城子·记梦》,是一首婉约词。时苏轼外迁千里之外的密州,在一个夜晚,怀念已故的妻子,不禁悲从中来。情到深处人也孤独,思之极深,爱到极处。苏轼与王弗的爱情,称不上什么经典。十年的光景,犹如人生的昙花一现,但留给他的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思念。

尘世间,相爱容易相守难。当年王弗待字闺中,相识于年轻的苏轼。苏轼凭着一句“唤鱼池”,赢得王弗的父亲、他的老师眉颜大展,将女儿许配给他。婚后两情相悦,自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海誓山盟,恩爱有加。

王弗是个有才气的女子,苏轼称其“敏而静”。据《侯鲭录》记载,王弗知书懂诗,跟随苏轼在颍州为官时,在一个正月的夜里,看见庭前的梅花盛开,月色霁清,心下欣喜。便对苏轼说:“春月胜于秋月色,秋月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招赵德麟辈饮此花下。”苏轼高兴地说:“此真诗家语也。”当即作词一首:“春庭夜舞,摇荡春醪光欲舞……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古人将妻子早逝,喻作“断弦”,再娶就是“续弦”。李商隐断弦之后没有续娶,苏轼娶过一妻一妾,但王弗在他生命中的地位是无人能够弥补的。断弦之后的那种苦痛,凄清落寞。

寂寞长夜,弦断有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