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 散文精选 > 情感散文 >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作者: 裴海潮2017年04月25日来源: 邢台日报情感散文

“我是清河的儿子,请接受我的一拜”。这是已经76岁高龄的石祥在个人作品展演会的舞台上,用颤抖的声音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当他努力地弯下高大而苍老的身躯,向剧场内的观众深情鞠躬的时候,一个伟大的诗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巍然挺立。

石祥离开家乡已经有57年了,当初那个参军入伍的青涩少年已经是着作等身的耄耋老人。在近60年的岁月里,与家乡有关的桢桢影像,早已化为难以消解的乡愁,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石祥清楚地记得,在他幼年的时候,因为家庭贫困,父亲带着他和弟弟、妹妹投奔到姥姥家,是素不相识的乡邻把他养大,在他心里,村里的每一个人他都应该喊声姥姥、姥爷。他上高小的时候,是班主任张老师为他垫付了八元的学费,又通过学校教务处额外为他争取到了三元的助学金,使他能够继续在教室里阅读那一行行亲切的文字。在学校里,他遇到了走上文学道路的领路人——苏军老师。他清楚地记得,在一个明亮的清晨,听见苏军老师在办公室里轻轻地吟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从此便在心灵里种下了诗歌的种子。后来在苏军老师退休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了石祥当年的作文稿《护堤之夜》,专门托人送给了石祥。当再次翻开已经泛黄的纸张,石祥才真切地感受到,这个手稿,他的老师竟然为他保存了三十多年。

“犹思故人在,此情何以堪?”是清河的黄土塑造了石祥军人的豪情万丈,是家乡的亲人赋予石祥诗人的千般柔情。也许正是故土情深,让他的笔触时刻都跃动着一种甜蜜的忧伤,一种美丽的哀愁。也正是因为这种情感的驱使,让《十五的月亮》、《望星空》、《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等一篇篇感人至深的诗词作品喷涌而出,成为几代人的深情呼唤。也许,这在石祥那里感觉依然不够,他用蘸满了思乡之情的笔墨,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感情洪流,创作了歌曲《清河县我可爱的家乡》,并在家乡的个人作品展演会上,把自己倾注大半生心血精心创作的诗词作品和文集,无偿捐给了这片令他魂牵梦萦的土地。他还把此次清河之行唤作感恩之旅,“我是吃着救济粮、拿着助学金长大的”是他每到一处必然要说的话。也许是怕自己遗忘,他反复对身边的人说,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生于斯,长于斯,还要归于斯。是清河的泥土养育了我,我最终还要回归清河的泥土。其言辞之恳切、真诚,当场的每一个人无不动容。

“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1958年,当石祥入伍临走之前,父亲在路边栽了一棵柳树,希望他的根永远扎在故乡。如今,岁月流转,在田间的小路旁,那棵柳树依然在守候着那个曾对故乡无数次张望的青年诗人的回归。

而那个诗人,来了,又走了。永远留在那棵树上的,是一颗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