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灵解压读后感范文一
适当的心理压力是工作的动力,但压力太大却会给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如果心理压力大,就会产生不良情绪或心理问题。心情不好,就会不自觉地将低落、暴躁等情绪带进课堂,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很难耐心地与学生交流,有良好的情绪带动和感染学生愉快地学习,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的是传授知识和教育的双重任务,面对各方面存在很多差异的个体,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就要学会正确地为自己的心灵解压,这样才能保证能心情愉快地走进课堂,才会和学生和谐相处,提高教学效果。本书从“心理调节”、“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和“事业成就”四大方面结合典型的案例进行了问题解析,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
一、正确认识自己,为心灵解压
要认识到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而不是神。教师工作竞争激烈,承担着多种特殊的社会角色,事业、家庭、以及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值,这很容易使教师身心疲惫,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傅教授指出:“既然压力无法回避,我们就必须直面压力,学会与压力和谐共处。”遇到问题要学会化解,调节自己的情绪,通过放松、注意力转移、自我暗示等方式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避免将消极的情绪带入工作中,带入课堂中,影响师生关系,影响工作效率。积极面对各种问题,学学傅教授建议教师的那样:不要事事操心、不要更拼命,而要更有效、允许本该做完的事推迟完成、不要总是心存愧疚……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的心灵解压,从情感上、生活习惯上改变自己,远离心理疾病,这样才能让自己幸福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工作才会更有成效。
二、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尽可能地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个人都会有优缺点,每当我指出女儿的缺点时,她就会说:世界上有十全十美的人吗?的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会存在这种或那种的差异,优生身上有缺点,学困生身上也有优点。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用表扬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不断努力,从而各尽其长,拥有自信。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对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视的,如果心中的天平倾向于所谓的好学生,就会使我们无法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困生。我们更应该尊重和保护他们,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或接受能力慢、反应慢,对学习缺乏一定的信心,如果再受到老师的冷淡、批评甚至嘲讽,就会更差。作为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身上优点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给学生创造获得自信的机会,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是对自己的关心、尊重和信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身的价值,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在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三、相信学生,该放手时就要放手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有时候就像抓沙子一样,抓的越紧就会失去的越多。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抓在手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去实践,生怕放开手他们就学不会、做不好,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学习如同孩子学走路一样,开始扶着东西走,慢慢地松开手自己蹒跚而行,过了一段时间,自己掌握了平衡,就能够独立行走了。教学也应该这样——放开手,他们才能更快地学会走路,才能走得更好。放手是一种信任,放手,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有试飞的空间和机会,这样才能练就强劲的翅膀,去搏击长空。放手,就是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责任,让他们在体验中得到列多的发展。
四、放松情绪,减轻压力感
要学会处理好各种关系,包括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只能是个人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适应个人。处理好与本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要容人之短,学人之长,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处理好师生的紧张关系。有关专家建议,消除师生紧张关系的三剂良方:一要允许学生申诉;二要宽容学生的错误,三要充满耐心。工作之余,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既可以缓解压力,也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要学会合理宣泄。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或建立和经营自己的博客,再如逛街,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交几个挚友,有空时和她们推心置腹坦诚交流,和朋友交流互助,倾诉委屈,分享快乐,避免过于封闭而导致心胸狭窄。
要培养自己的爱好。健康的业余爱好可以调节身心,缓解心理压力。我们可以走出户外,散步、打球,在运动中增强体持,放松心情;可以和家人一起走进大自然……保持良好的心态,让自己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平凡的工作中感受教师的职业幸福。
《为心灵解压》读后感范文二
前几日,学校为老师们发放了《为心灵解压》,我有幸走近了傅宏老师的为心灵解压一书,文中的很多话语给了启示,让我又一次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了新的注解。
一、心理调节篇
压力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存在,它是教师生活中的一个事实。既然压力无法回避,我们就必须直面压力,学会与压力和谐共处。很多时候,只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你会发现,你的生活还在继续,但你会感觉轻松了很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冲突,我们应该学会努力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情况,在不可能时则去接受这样的现实,并与之和谐共处。
发泄时就要发泄,最好是在自己最尊敬、最信赖的人面前敞开心扉说出来。推心置腹的交谈虽然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但却可以起到净化心理的作用。看中自己价值的人,不会被别人的情绪所牵引,不因别人的喜欢而有价值,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因为你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没有人能代替你的感觉,替代你的生命体验。
不要试图讨好所有的人,无须对别人的要求有求必应,不要总是尽力满足别人的需求而忽略甚至委屈自己。在他人的要求、需要、压力和批评面前,要学会坚持自己的立场。真正的自信是像泉水一样,从自我肯定的深岩中渗出来的。学会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最终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二、师生关系篇
每位老师都懂得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越相似的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就越大。自己人效应一经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事件和心理冲突会大大减少,会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美国总统林肯曾经引用过一句古老格言: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能够捕到更多的苍蝇,人心也是如此。
当学着做学生的自己人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自己是教师,要保持一定的原则和底线,不能和学生亲密无间,更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人更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不断增加的人,人最喜欢那些原来否定自己,后来肯定自己的人,永远记住别人对你的好,迅速忘记你给别人的好处,勇敢地承担责任,主动地承认错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塞里格曼指出,消极的行为事件或结果本身并不一定导致无助感,只有当这种事件或结果被个体知觉为自己难以控制和改变时,才会产生无助感。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尝试体味一种执着,一种宁静。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首先自己得做到,这是让学生信服、尊重的前提。教育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遗憾是难免的,遗憾过后有成长。
三、家庭关系篇
任何角色都会被期待表现出某些特定的行为或特质,称为角色期待。但当我们只从角色去定义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角色,只是我们在某种情境下的身份,触不到角色背后的人。我们关注的只是那些符号,而不是人本身。我们首先从人的角度而不是角色的角度去定义一个人。
看到《读者》中的一篇文章:一个在外打拼的人,下班回家之前,先在门口停留片刻,假想门口有一棵树,把在外的一切烦恼、劳累、委屈、不公,统统先放在这棵树上,而不把不良情绪带回家,联系解压,维护家庭和谐,未尝不可一试呢?
四、事业成就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度让有些教师无所适从,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我们对自己的内心越了解,最自己的欲望和恐惧越了解,就越不受他们的控制。无论外在的处境如何,我是我生活的主人,我为我现在的生活负责,我决定原谅生活对我所做的一切,这是我的自由选择。费雷德运用了一个心理原理:装作拥有某种乐观的心情,往往能帮助人们真的获得这种快乐的感觉。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不论你叱咤政坛、扬帆商海,还是耕耘农田、教书育人,适当的定位,总能找到成就感。放弃了蔷薇,还有玫瑰;放弃了小溪,还有大海;放弃了一棵树,还有整个森林;放弃了驰骋原野的不羁,还有策马徐行的自得。放弃是一种拾阶而上的从容、闲庭信步的淡然。自我现实需要的满足就像一捧心理健康的甘露,丝丝滋润你的心田。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我们要想真正达成心理健康的境界,尚需化作行动和假以时日的不懈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