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后感范文一
看完屈老师的《把快乐换给孩子》这本着作以后,我深深的被震撼了。
首先震撼我的是屈老师的永不服输的精神,和不断上下求索的毅力,使我大大折服。一个年过半百的女人,为了自己的事业却那样的执着和肯定。尤其是在起初只赔钱不赚钱,而又恰逢一个能使她摇身一变成为有钱人的机会时,最后仍毅然拼搏于自己的追求。我已经深深被她的自信和魅力所征服。我仿佛看到屈老师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痛苦抉择;看到她正在埋灯伏案,夜以继日,笔耕不辍的工作;看到她匆忙的坐上飞机奔波在全国的空路上;看到她在万人会场中慷慨激昂的演讲;看到她怎样让家长把快乐播洒给每一个孩子,看到她小憩之后,又匆忙的走向讲台的身影……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知道我是被屈老师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所感动。其实,在我的心底,我也多么希望自己是一个这样的人啊,为事业所忙,为事业痴狂,我苦苦寻找这样的机会,所以内心充满了激动。屈老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她能在不惑之年都有这么大的成就,更何况我们还不到而立之年,我们怎么轻易言败!
另外,震撼我的是这本书的内容。这里面我觉得都是精华所在。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翻阅过几本其他关于家教的着作,但我觉得理论性太强,令读者费解。而《把快乐还给孩子》这本书通俗易懂,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尤其是里面的实例更具有超强感染力,真正做到了有理、有例、有节。每一章节都能深入家长读者的内心,真正触动了家长对孩子教育迷惑的心弦,使他们能够为之而颤,看到了希望。醍醐灌顶般促使了家长的清醒:奥!原来问题出现在我们这!而且我觉得这本书不光是家长育子的必读之物,更是适合所有渴望成长的人。他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人应该怎样进步,怎样设计自己的人生;怎样与人沟通;甚至怎样做人!确实是一部人生必读的"羊皮卷"!
这本书我是花了很长的时间看完的。,虽然花的时间较长,但看得仔细。时时与屈老师产生共鸣。其实,我现在才知道我和女儿的关系有时紧张,是因为我根本不懂得怎样与之沟通。我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管理。 我边读边揣摩,边联系我身边的实际。试想,如果当时我父母能有屈老师这样的家教理论,我想我高考时定能考入一个更好的大学,妹嗨!其实都是家庭教育的悲剧啊!我多么想改变类似我这样的家庭,而让更多的孩子成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美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教,那么每个孩子都会有卓越的成长,而孩子又是祖国的未来,那么我们的民族素质将会大大提高!
《把快乐还给孩子》真是一本及时的书。在孩子与家长矛盾不断激化的今天,能有一本这样的家庭指南,对苦苦追寻,却无法找到怎样教育孩子的家长来说无异于久旱的甘霖,寒雪中的碳火。而对于我们来说,有义务、更有责任,把屈老师的这种家教理念传播给中国亿万个育儿家庭。让孩子卓越快乐的成长!
孩子读后感范文二
这个寒假,有一本书,一直陪伴着我,这是我们的校长向我推荐的书,书的名字叫《成就每一个孩子》 --陈之华解码芬兰教育。作者是曾旅居芬兰六年,居住过英国、美国、奈及利亚等国多年的台湾作家。
当我打开书的封面,第一张扉页上,有一小段文字,是这样写的:芬兰教育以孩子为中心,而非以热衷目标的家长的好恶为重,从更基本、更人性的角度思考孩子的可能需要,然后施予尊重孩子感受的教育,绝非放纵、宠溺。芬兰教育的宗旨,在于提供给每一个孩子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使人尽其才。看了以后,我想,现在,我们所教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什么样差距呢?接着看,作者序的题目是《孩子的潜能,无限宽广》,是呀,我们的每个孩子,他们的潜能,真的是无限宽广的。 书里说:获得最适当的教育,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出路,并使他们在未来都能有自我实现的机会,以及最起码照顾自己的能力和追求美好生活能力的基础。最好的教育资源分配与教育方式,绝对是使每个孩子都能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在孩子们的教育与教育学习过程中,让他们都拥有"成功的机会"找到最适合孩子自身特质的方向,让他们在不急躁,不比拼的教育环境中,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是一辈子都能带走的能力。怎么经历过所谓的"教改"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中学教育不但没有比过往更活泼,更有效率,更多元,更趋于人性,反而难度更往低年级延展,升学压力也不断往小学伸手,整个教学的向导,仍然是以考试,排名和相互较劲来主导?同样有考试,有升学,为什么我们家乡的孩子、老师和学校都得如此没日没夜,精神紧绷,好像要不停地和看不见的时间压力赛跑。而芬兰的教育,他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与智慧,每个孩子的发展快慢原本就不尽相同,从自我组织能力的发挥中,逐步学到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与知识。比起亚洲、芬兰的考试真的不多,而且分数是属于孩子的,是老师和个别学生的隐私,绝不公开给全班知道,也不会大刺刺地公布排名,他们认为,成绩不是用来打击孩子,更不是让孩子认为不如人而激发上进心的工具,考试尽管少,但老师都会批改之后,再亲自一个一个地交给孩子,充分顾及孩子的自尊与颜面,又能逐一按照孩子的个别学习近况,给予最适当的鼓励和提醒。这样的理念,是回归对人的最基本的尊重,不必让孩子在小小年纪就一定要知道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唯有让孩子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正确了解和自信,他们才会真正地进步,所以,芬兰教育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愿意为每一位孩子开启长期学习的"机会之窗"而不是任孩子在无穷无尽的试卷与功课中灭顶。
看到这里,我想,我在教学中,每次单元检测后,当我给出孩子们得上A+、A的时候,总会有家长问我,为什么没有分数,或A是多少分,我总要解释一番,好像没有分数,就不可以的样子。这是我们的家长所反映出来的,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芬兰的教育是"只有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有成功的机会,才能真正启动他们的学习动力,表现愈来愈好!"作为当今的教师与教育体系,如何理解何谓"成就每一个孩子",而仍是过往以前最传统的单一模式在教导与评量孩子,那我们衷心期盼要能成就每一个孩子,赋予他们成功机会的想法,其实现的可能性,绝对遥遥无期。所以,教师永远是教育现场能否成功开拓更宽广、更人性视野的最大关键!
书里有值得我深思的想法与观点。任何一扇窗的开启就像是人类对于大自然里引人探究的深奥之秘,那份充满了无限好奇与敬畏心思;同样,一个孩子的潜能,也正像开启一扇窗般地无限宽广,他所需要的,正是你我的那份敬重、期待、呵护。毕竟,对于生命的尊重与敬意,必须来自整体文化、社会、国家都能以真诚疼惜的心去看待自己的子民,透过教育机制、社会安全与福利体系, 把一代又一代的子民拉拔成长,让人人都有机会,才能进一步期望他们为自己、国家社会,共同创造出一个有意义、有前瞻的未来。
一直以来,对于教育的认知与标准,总以单一模式来教导、要求每个孩子,却忘了接受教育是每个孩子的基本权利。基础教育的目的,更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使他们有机会在往后人生中成功"自我实现".作为教师,就应该多一点心思,去尊重、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差异,况且,生命的可贵之处, 就在于百花齐放、万物齐长。既然我们都不能以相同的标准要求每朵花儿了,又岂能期待可以用同样的土壤水分,让每朵花都绽放出一模一样的光芒呢?
所以,给孩子成功的机会,一个专业的老师,是可以有效率、讲公评的运用差异化的施教与评价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拥有逐步建立自信的机会。不同个性、领悟力和兴趣的孩子,在不同的领域和科目里学习,本来的基本功能与目的,正是协助不同孩子找出最适合的发展与学习模式,鼓励他们乐于持续向前走,以马拉松的跑法渐渐调整步伐。这样,教育与学习的目的,其实就在不远的天际线,而教育的可贵,就在不过于催促压缩之下,让每个孩子都能适才适性地跑在人生漫漫长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