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文集读后感范文一
幽默大师林语堂博士学贯中西,年轻的时候也曾热衷于救国救民,与鲁迅一样针砭时政,和学生一起游行,曾和人办《论语》与《人间世》,其幽默睿智不失天真与热情的性格,十分有趣。少年时候,林博士受基督教影响,青年时代留学海外,视野的开阔与头脑的发达且无中国民性里的保守与老猾,知理而近情,又有革新意识,相信科学,相信爱,倡导生活的艺术,而不失思维的独立性。郁达夫对林语堂的评论是:“真诚勇猛是书生本色,至于近来的耽溺风雅、提倡性灵,亦是时势使然,或可视为消极的反抗,有意的孤行。”
在这本《中国人的生活智慧》里,就可见到林博士的真诚与勇猛,对当时国人的智慧和德性,林语堂开门见山毫不避讳:“让我先来谈谈三大恶劣而重要的德性:忍耐,无可无不可,老猾俏皮”,他的眼里,这些品性使中国人失却思维与行动能力。对于当时的民族性格,林语堂以西学的观点来剖析讲解,其痛心疾首之处简直怒目冲冠:“中国人虽绝顶聪明,归根结底,仍是聪明反为聪明误”:“缺乏社会纪律之习惯,为中华民族之最大致命伤”:“中国是一个个人主义的民族,他们系心于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会,此种只顾效忠家庭的心理实即为扩大的自私心理”……击中要害,是林博士温和喜悦之外的激扬慷慨,其幽默仁爱之外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处,跃然纸上。
林语堂对生活的热爱,其实有他妙察深思之后对革命大理想的放弃,无论子思的中庸,孟子的情智勇,还是他所鼓吹生活的乐趣与人生的艺术,都是他对未来的一些热情构想。树与石,花与花的布置,游览,居室与庭院,乃至饮食等等,他既在这些琐碎的事物里发现中国人思维与情感的特点,又在这些对日常生活精益求精的审美追求里看到危机:“这样过于丰盛的菜肴,是处于敬客的虚假形式……很可能,中国政府效率的所以低弱,直接导因于全体官僚大老爷个个须每晚应酬三四处的宴会”。
在那战火纷飞诸多人吃不上饭穿不上衣的时代,林语堂的快乐原则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然而,看看他的《金圣叹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则》就能明白林语堂的苦心:“我们必须重新信任这个‘身体’的优美收受器官,我们把轻视感觉和畏惧情感的心理一律摒除……唯有承认现实人生的那种哲学才能够使我们获得真正快乐,也唯有这种哲学才是合理的、健全的。”
林语堂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关注心灵快乐的作家,大家都在国仇家恨的时候,林语堂却早已开始了人本主义的终极关怀——健全的人生意识,林语堂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深刻而快乐的,好比一个智者,不因其深刻而失去温和柔软的声音与生动慈和的表情。他把艺术、诗歌、宗教的存在目的,就归于辅助我们恢复新鲜的感受力:“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对比始终存在的各种批评,生硬无感情的美,与为了公义而不惜凶狠,形式主义地打着礼貌的旗号而缺乏内在的尊重的种种社会现象,林语堂的眼光何其高远而开阔!
幽默带来的快乐自在,使林语堂在那局促的时代里似乎天真而超脱,似乎格格不入,实在,他不仅充满对生活与生命的长远洞见,而且善于发现尘世的天堂,亦严亦慈智慧而不乏俏皮轻松的风格,更使困苦中的日常生活欢喜自在,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对生活与未来有期待与勇气,就是世间法。
林语堂文集读后感范文二
初从图书管借来这本书,翻看了几篇,并未觉得好,反被文中那半古、半白,有时还夹着大量英语的文字弄得心烦起来,感觉文化底蕴太深,便放下了。
不知何时,哪一天偶然又翻看了起来。竟然有了炯然不同的感受,看得不忍释手。“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散文如这样读法,在我是绝无仅有的。幼时看评书,是可以忘食的,及后曾通霄达旦的读古龙、金庸等大家的武侠小说,再到看《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似乎这些曾经让自己激动的小说,以及那些充溢脑海的鲜活人物,都没有这本散文集带给我心灵的震撼大。
尤其是关于读书的几篇文章,让看了多年杂书的我,不觉当头棒喝一般。“读书必须先知味。”“读书全部的主旨读出自己的性灵来。”“一人必有一人中意的作家,各人自己去找去,找到了文学上的爱人……他自会有魔力吸引你,而你也乐自为所吸……这样浸润其中,自然获益不少……若找不到情人,东览西阅,所读的未必能沁入魂灵深处,便是逢场作戏,逢场作戏,不会有心得,学问不会有成就。”“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这些文字以一个学者、智者、长者的身份向我娓娓道来,叙说着读书的意义、方法、艺术、经验、心得……
《鲁讯之死》是另一篇让我爱不释手的文章。文中精彩的语言,形象而传神的在高度评价了鲁讯先生对当世及后人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力的同时,也让读者和后人了解了鲁讯先生作为文化战士的种种“活形”。
以上几篇仅是其中文集的极小部分。文集上涉政治,下至民俗;大到生命,小到柴米油盐;雅如读书,俗如座卧;美如鲜花,丑如“嘴脸”;深如孔孟儒家之道,浅如季节变化感悟。可谓生活万象,皆来笔下。林语堂先生用自己一惯坚持的“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的观点,用生花的妙笔,幽默诙谐的语言,把每篇文章无不诠释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如同享受绝妙的天籁之音。
好书,还得需要读者识趣,知味。用林语堂先生教你的读书方法,认真去读,去品味,效果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