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读物的读后感范文一
《天啊!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它是以父子俩的对话形式贯穿全文。有的知识点还是老师不会教到的。通篇都是让我们通俗易懂的语句,不复杂。有时还有一些小游戏。
我学了一道比较难的题目:两位数乘两位数,十位数一样,个位数相加等于十。如何快速度地算出来他们的积。
比如:15*15.我就能快速地算出来:225!怎么算呢?方法是这样的:十位数*(十位数+1),乘积写在千位及百位上;个位数相乘积写在十位和个位上。以此类推。大家不妨用这个方法算一算24*26.33*37……
我还学到了一种算法,是十位数相加等于10,个位数相等的乘法。也会立刻就算出来。
比如:24*84.47*67.39*79……算法是:十位相乘后+个位,积写在千位与百位上;个位相乘积写在十位和个位上。两个乘积拼起来就是答案。
……
除了一些运算方法外,此书还强调了加,减,乘,除的特殊运算条件。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父亲问儿子:一个梨子+一把椅子=?儿子先开始回答是两个……两个什么呢?儿子这时一下子停住了,不知道单位名称到底如何回答。此时爸爸说这就是属于特殊加法,它俩不是同类,所以单位名称既不能是"个"也不能是"把".如果题目这样问,房间里有一个梨子和一把椅子,房间里这时有几样东西?就可以算成1+1=2(样)了。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不少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
数学读物的读后感范文二
初升入新学段教学,正苦于无从下手,心定后,我想到首先应重阅《数学课程标准》,或从中能寻求依托,于是我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一书。
这本书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有独特的视角:它重在数学教学教育时间层面上的解释,关注内容的现实针对性,而少有理论思辨性的阐发;它重视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学大纲的异同比较,而避免在概念领域作经院式的鉴别陈述。通过阅读,使我再次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以及课程实施建议,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标准中一些难以掌握的重要内容,如:基本理念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条说到,有价值的数学分为显性和隐性、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有区别的等,这些是我以前读新课标体会不到的东西。
读过这本书后,我对课程标准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所有这些无不体现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因此只有在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互相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体验、共享共进,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而数学的学习者不仅仅是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因为学习数学而伴随衍生的许多非常重要的品质,如:自尊、自信、自律和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精神;克服困难、应对挫折的勇气和意志;尊重他人,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实事求是和独立思考的治学态度。这些都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师生间充满人性、人情、人格之美的价值和意义。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直以来,我一直在做授人以鱼的事,很多学生包括我们自己读书、学习的方法都出奇地一致,研习的成果、心得也就了无新意。《课程标准》中提出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要求。倘若我们用不反思、永不归家结网,我们的鱼迟早会吃光。读过此书后,我在产生羡鱼冲动的同时,产生了结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