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读后感范文一
很偶然地在博雅堂看到了这本书。一直以来还是对中医有些情愫,再加上上过两门科学哲学的课,对中医是否是科学的讨论有过一些涉及。这本书的出现也必然会引发自己一些想读的冲动。再加上最近总是慨叹自己胸无点墨且无积累,索性买了下来。
粗粗地翻一下,书中对中西医的历史做了简要地梳理,对近代西医传入中国并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做了阐述,又从医学的角度简要介绍了中医的五行、脏器、针灸等理论,并对SARS后引发的中西医结合之路阐述了些自己的观点。之后我着重看了历史和中医理论介绍两部分,争论和现代的中西医结合之路仅是粗粗掠过。本书作者的学术功底很是浓厚,引用以及语言都相当符合科学规范。与平时所读文献颇有相似之处。呵呵~~
前言中最让自己震撼的一句话是香港一位肾科专家陈文言先生所说的"病不因人分黑白,岂能脏腑有中西?"这也是我看完书后最直观的感受,不论中医西医,目的一致就是祛病,方法不同,应如何看待?如何共存,结合抑或当作两条平行线?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阅读。
中医和西医在历史的源头可谓颇为相似。都带着十分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古代西方哲学一直致力于探索世界的本源问题,而该问题也成为了人们探索自身的初衷。人的身体是由什么构成的,了解此才能针对不同的病症采取不同的方法。中国古代发展出了五行说,并将人的脏腑、形体、体液、心智包括音律、颜色、味道均统一于五行之中。而与此同时古代西方也发展出了"火、水、空气、土"四元素理论,并将地理方位、时间历法乃至星座等归于这四元素(心理学最早的气质类型,粘液质、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貌似也与此相关)。此外相对于中医的平衡理论,古代西医也认为健康平衡状态时基于各种体液的内在调和平衡而取得的,而所谓病态则是由失衡导致。由此可见,古代的东西方医学是多么的相似。
而一切的变化都起源于西方的科学革命。解剖的运用,显微镜的发明使得西医迅速摆脱过去的哲学思辨阶段,进入实证阶段,医学家不再采用推测的方式,而是要眼见为实。他们不顾宗教的限制开始实施解剖,他们刨根问底开始进入生物的最小构成。而这一切一同加速了西医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中医在积累病例,个体实验上也做出了卓越的努力。但二者采用的方法却已截然不同。
而在近代当西方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西医也以其迅猛之势扑向中国(这里的疑问,到底是怎样的事件,使得国人失去了对中医的信任,仅仅是一时的自信心不足而丧失了对几千年来赖以生存的医术的信赖么?)自此,慌了阵脚的中医形成了两派,一是用一种很不自信的方式对中医进行保护,阻抗西医。另一种是对中医进行全盘否定,完全西化。自此之后,中医仿佛总是以门外汉的姿态央求着自己能与西医进行结合,来谋求自身的更进一步发展。
但是,中医和西医显然已经走向了两种不同的道路,且地位处于极不平等的状态。中医被批判为伪科学,没有临床,没有实验…只有经验之谈等等,于是中医开始寻求自己的科学之路,寻觅五脏六腑的确切位置,寻觅穴位与机体的相互联系。但是在西医占据绝对主导的今天需要两个不同领域的东西融合,必然会导致其中一方的减损。正如现今社会,中医院把完脉后,要求再去做西医的检查才确诊。而中医学院的学生所学又摆脱不了西医方法的干扰。而在中西医结合道路上唯一比较顺利的是中西药的结合,既中成药的产生。也因此有呼声提出对于中医应该去医存药。可是中医的精华仅仅之于药么?中医学"外内法、整体观、辨证论治"的特色将会消失殆尽的。
事实上,中医近些年来开始受到重视。很大一方面是因为中医关注"未病",副作用小,且更关注身体的平衡和整体性。因此书中提出的一条解决方案我个人颇为认同就是将中医往标准化的道路推进,使诊断计量化,客观化,例如发展舌质仪、舌色仪、脉象仪、闻诊仪等。另外在药的方面开发"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便"(贮存、服用、携带方便)的药物。这样或许能在科学的浪潮中为中医开辟一条道路。
遇上西医的中医或许并不需要拿科学的框框将自己框住,邯郸学步学到最后连自己要怎么走路都不知了,或许中医和西医在治病的道路上并不需要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也还不错。
中医书读后感范文二
这本书是今年1月份的时候,看到群友聊天推荐书,说不错,那会正愁没有什么书看看,于是就直接在网上下单买了,在没有看到这书的之前以为是一本中医复杂的阴阳学说理论的书,但是等我收到这个书翻了几页,就深深喜欢这个书了,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一天看完了,往后很多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我就按照这个书去做,刚好这个月我们群要学习,于是又拿出来看了一遍,每回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收获,这本书真的太棒了···
喜欢中医已经差不多一年多了,家里关于中医的书也不少,我曾也想去学习中医的一些经方的,一些中医理论,但是由于语文的基础差,对一看到一些之乎者也还有什么药方的名字,我就不自觉的头大了,所以我一直都很难去进步
但是这次罗大伦博士的书《阴阳一调百病消》的书,却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书中也有一些中医的理论,但是经过作者介绍解释的却非常的朴实简单,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这个不懂中医理论的人看了也比较明白并且认同,比如说:黄帝内经介绍:"正气内存,邪气不可干"介绍了,就是以人为本,不管病邪如何便哈,我们自身又抵抗力,这样外在的敌人就不容易侵入我们的身体。这点很重要的,很多时候西医看病都是杀灭病毒,但是我们是调理阴阳,热了凉下,冷了热起来,就这样简单,而且又不伤身。看着这本书,让我越来越觉得我当初的决定是对的,也越来越觉得中医的博大精深。
在这书中学了很多舌诊小知识,判断身体阴阳寒热的最佳简单方法就是看舌诊,自从看了这个书我就开始迷上舌诊了,而且看舌苔去判断很多事情都是对的,感觉很神奇。简单的说,我们正常的舌苔是粉红色的,如有热舌苔是黄的,白是寒,气虚的人舌头有齿痕 ,有淤血的人舌头有瘀斑。男的则是看静脉,学了这个帮助我判段了不少的东西。
印象最深的还有个圆圈运动。这个圆运动,还有待我好好的去弄懂它···
说着理论的同时书中又介绍了很多案例,并不是用很多药方去做,而更多食疗方法去做的,药食同源·,我本身就是个吃货,一看到能用吃的解决身体各种问题,就迫不及待的跃跃欲试了,于是我就做起了小白鼠,身体哪里不舒服我回忆书里看到的,忘记了就去翻书看看
看了这本书我我就开始实践里面的一些食疗方子实践后的一些收获
1)玉林膏 从去年开始做到现在,吃了感觉就是身体每月之前虚,有力气了,而且失眠的情况改善了,还有精神也好了
2)山药煮水 吃几次舌头的齿痕还真的变了,介绍了给家里人,也有不同的收获
3)葱白水治疗受寒感冒,今年感冒3次都是阴寒而起的,一次3月份的时候我感冒了,感觉不舒服,就去公司后面的小区煮了葱白水,吃了2天 鼻子通气了,共5天就好了。
4) 3仁汤 杏仁 薏米仁 豆蔻仁 打豆浆 给妈妈试过,除暑湿
5)龙眼肉是补心血最简单的方法,但是如果单吃会上火,最好的方法就是蒸起来。
6)感冒的一些简单处理,书里介绍最多还是感冒的描述,感冒其实最普通常见了,里面介绍了多种感冒方法的食疗方法
7)十大属阴的食物 :苦瓜、空心菜、马齿苋、鱼腥草、菠菜、苦菜、莲子、丝瓜、黄瓜、芹菜
十大属阳的食物:生姜、韭菜、小茴香、川椒、胡椒、南瓜、香菜、板栗、洋葱、大葱
这些食疗防范屡试不爽,书中有句话说,武侠小说里面往往高手是没有任何武器的,拿跟筷子就可以之敌制胜,往往高明的中医也一样的,并不是药越贵越多越好,越高明的中医用简单的家常食疗就可以帮助身体。看着这些书突然就像看一些武侠侦探小说一样神奇。哈太喜欢了罗大伦,我的新偶像了。
看了食疗后,接下来他又给我们介绍了,怎么样才能不生病,要有慈悲之心,变的宽容,宽容了不瘀滞,不瘀滞了血就畅通了,·中医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自然科学,不仅仅是治病,更是内到外的调理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