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读后感范文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了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现改革开放,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实际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自阅读邓小平理论以来,我知道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最主要的是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主要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问题上、祖国统一问题上、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既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又根据我国目前所处的新阶段,突破陈规,做出新的科学的判断,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发展的路线、纲领、政策。
邓小平理论的出现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条件的,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并且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想要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尽快发展起来,就要求一种能够指引我们更快更好地发展、不断走向胜利的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出了新经验。这些,就是产生邓小平理论的源泉。
邓小平理论也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首先,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其次,邓小平理论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愈是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个理论,就愈能深刻领会和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理论和路线的关系上,我们党是有过教训的。
撇开以上大的方面不说,纵观整个理论或其形成过程和一些同志的生平事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辩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全文。他全部使用辨证唯物论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表现在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例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在文革时期,某些国家领导人将“两个凡是”作为行动准则、判断是非的标准,是根本违背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邓小平在文革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从而,重新确立了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事实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证明了邓小平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文革过后的拨乱反正时期,他更加深刻地总结了文革的教训,明确指出不能只论个人功过是非,而要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分辨是非,总结教训;明确指出我们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承前启后的历史定位上,我们既要坚持维护传统思想的精华,坚持维护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经验总结,也要打破旧的精神束缚、解脱旧的思想包袱,全面、客观、准确的评定一切。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呆板,只有发展,才能更好的坚持。这为全党、全国、全人民以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踏上新的历史征程,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邓小平也毫不吝啬地指出文革中暴露的我国政治体制上的诸多弊端。中国,一个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民主的国家,新中国的建立,确实代表其迈进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逐渐成长的,在此时,虽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但总体上讲,还比较稚嫩。她的民主化、制度化、政治化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完善,她要在国内、国外均无前例可鉴的环境下,带领全国人民迈入社会主义社会,确实很难。事实上,在受到国内、国外不利因素的影响,错误在不断的加厚,邓小平同志以他完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身份,理论联系实际,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和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健全从宪法、基本法到各项法律规范在内的国家法律制度,把国家纳入法律化和制度化的正常轨道。从而,我国才真正意义上迈进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建立了符合社会发展和符合社会国情的现代化的政治体制。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范文二
小平理论是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时代发展了,世界的大趋势是和平和发展,不发展是要落后挨打的,而发展就是要靠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而这些都要靠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已经证明是懒人经济。并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垮台,证明苏联模式是行不通的。我们要搞市场经济,又不能丢掉政权,只能说邓小平理论是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这也是中国特色家长制的需要。
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不知道他意识到没有,发展生产力的动力不是来自大多数人们的自觉,而是来自金钱的刺激,而人们为什么要靠金钱刺激才有动力呢?因为为了生存和繁殖。这是根本原因,在那个不靠金钱刺激就能达到上述两个目标的年代,人们变的很懒惰,这是有历史经验的。这一点说明,物质世界是多么残酷,光靠精神理想是无法战胜物质世界的。这进一步证明物质决定意识。说到剥削和两级分化,在这个私欲社会里,不知道他老人家如何做到这一点,因为无私很可能就没有生存和繁殖权。
邓小平理论一开始就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可见,任何人都要面对现实,现实是多么残酷,乌托邦的理想在现实中行不通。他还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好像西方社会不是实用主义盛行一样,西方社会还不是一样实用主义盛行。
不知道邓小平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会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教条化,把苏联模式神圣化,因为我们的封建传统的需要,因为我们的家长制的需要。
邓小平所说的”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级分化。”实际是让一部分人快速实现了资本原始积累,而另一部分人沦为被剥削者,反而使两级分化严重。
至于他说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请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经济基础相同是否意味者社会性质也大体相同呢。就是说,他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 范文二:
现今,在国力贫乏、政局动荡之后,中国迎来了新的曙光。带来这曙光的便是当代伟人邓小平。领导我们前进的中心思想便是共产主义伟大思想基础——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邓小平理论。
国家,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邓小平以一个伟人的眼光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针对政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与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方针更是指导中国今后经济建设与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
以下便是我对这两项重要方针的理解
"政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其意义有两点:
祖国统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二、二十三日针对和平解决香港问题而开创性的政策。这对后来澳门的问题解决以及未来台湾问题的顺利完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保证。祖国的统一是国家强盛的保证,没有统一的国家,便没有和平的生活内部保证,国家的大部分财力会耗费于内战之中,这对饱经内战痛苦的中华人民来说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