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传读后感范文一
闲极无聊,信手拈来一本《蒋介石传》,书中以较为客观的角度描写了蒋介石从出生到日本求学,从从军到登上高位,从权倾当野到败退台湾的历史过程,作文之读后感:《蒋介石传》的读后感!。细细读来,一个活生生的蒋介石跃然于纸,让我思绪万千。
关于蒋介石,想必并不需要我多说什么?每个人的心目中都会对他有一个自己的评价?对于蒋介石,我只知道他的一些最最基本的情况:他名中正,字介石,1887年10月31日生于浙江奉化,1975年4月5日在台北病故。是中国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除此之外,从没思考过他是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他的失败该归咎于什么
观完全书蒋介石给我的感觉是,那是一个接受了封建思想教育很深,一个很传统的男士,追寻着父辈光宗耀祖的思想,并一辈子实践着。一个守旧的人用着守旧的方式统领着当时风雨飘渺的中国。如果说蒋介石的失败在于他自己所说的党政军的腐败,但其中却缺少一人就是他自己的,归根结底,我发现他用施恩的方式令手下效忠(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他的施恩令追随者感恩戴德,但错误的是他放纵手下一边腐败一边效忠。毕竟整个社会都是由人组成,一小部分的腐败却会令另一大部分的人怨声四起。于是革命开始了,不懂得收服人心却用兵力镇压,这大概是熟读儒家却不懂得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的人的悲哀吧?
那是一个心胸极其狭隘的人,当西安事变结束后,张学良将军将蒋委员长亲自送到南京,但极度愤怒的蒋介石对着幽禁了他三天的张学良说,'你关了我三天,我要关你一辈子'。而蒋介石的老家溪口就是张学良将军幽禁生活的序曲,因为蒋介石喜欢这里的山水风光,于是把张学良关在他的脚下,他最喜欢的妙高台下面雪窦寺的后面的小旅社中。这段历史我不想多做评述,但一个人身关民族存亡正义的行为,虽然冒犯了一下他的权威,就对一个人的人往后长达一世纪的生活就做出了他自己的决定。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他的火气延伸到他去世的那天还没熄灭。一个高高在上的人的没有宽大的胸襟去包容自己的手下,却一味的用金钱去讨好追随者们,也许这也是他失败的一大诱因吧?
他对人的包容在哪里呢?去了他的老家溪口,看了美仑美奂的小洋房和他的出生的故居我才知道,他眼中有的只是他自己的家,他为他的家人和自己修建了许多的在当时很流行的房子,并扩建了自己的旧宅。一个统治着一个社会的人心中重要的只有他的小家而已这可能就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他为自己出生的地方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去报效自己的母亲和自己的家族,提携和包容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甚至那个人是抢走所有家产的大哥。在他退守台湾时,为了他的族人不受解放军的可能会出现的不公平对待而把自己所有族亲全都带走,却丢下了溪口千千万万的和他毫无血缘的人。但这些保留下来的故居,这些曾经见证了他的辉煌历史的遗留物都在告诉我这是一个军阀留下来的。一个为了自己的生活的更好去牺牲别人并掠夺更多财物供自己享用的人他的失败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
书中最后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大意是说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如果不出现一个叫蒋介石的人,也会有另一个不知名的人站在他的位子上,这是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所选择的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而已。
《蒋介石传》读后感范文二
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政治领袖,蒋介石是一个战术家而不是一个战略家。他比他的竞争对手们略高一筹并善于控制他们。但是,尽管他统治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但他实际上不了解整个政权的社会基础。
对蒋介石的一生进行总结。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他的悲剧是他个人造成的。
——布赖恩·克罗泽
“毛看特里尔,蒋看克罗泽”,前两天我拿到2010中文版《蒋介石传》,对比着肖特的《毛泽东传》开始了另一个角度的阅读,因为特里尔的《毛泽东传》还在阅读中。
克洛泽的评价基本准确,蒋介石确实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性格的悲剧。他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听不进意见,在北伐中,这个性格决定了他如黑马般成功,在孙中山走后的特殊时代,他超越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以其军事胜利主导党务政治;但是在解放战争中,他的性格有为他的失败埋下大祸,苏联和美国都希望一个和平的中国,甚至共产党都希望能牟个一官半职的就行时,他决绝了和平,他不要联合政府要独裁,他的失败是必然的:苏联大力支持了共产党,将东北的日本武器全部给了共产党;美国停止了对蒋的军事援助,他的武器很紧张。
2、命运的悲剧。他的运气一直不好,从1927年开始,孙中山天真的去北京会冯玉祥,客死北京后,留下的烂摊子孙博士不要再操心了,但蒋却还只是个黄埔军校校长,他要对付党内竞争者,要对付共产党,要对付北伐军阀,要对付外国,一刻也没有停止。攘外必先安内,这没有错,至少他做到了99%,第五次围剿的胜利让共产党快消失了,当日本人救了共产党,蒋介石的最后一击的胜利被共产党史诗般的长征及北上抗日的宣传给冲淡了,他又面临与其合作的可能,如果再晚半年,小日本再侵华,那历史将重演。
3、体制的悲剧。从一开始的北伐就埋下了祸根,为了尽快在党内竞争中取得胜利和决定权,蒋放弃了革命到底的机会,对冯玉祥、张学良、阎锡山等北伐军阀妥协了,虽然成立了国民政府,其实是军阀的暂时统一,蒋只是最大的一个军阀而已,这个体制注定了时刻的为了利益的反叛,时刻的命令不统一,时刻的党内斗争,无论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都是如此,国民党如同一盘散沙。
其实,总其一生,蒋都不懂中国革命要解决的问题,他都从未真正统治过中国,他只是频于应付,他是一个军人,不是一个政治家;他是一个玩弄权术的军事独裁者,不是一个统治者。
看完蒋传,再对比毛传,我突然感觉到,埋头干事情和嘴上唱歌一样重要,甚至在一定时候,会说的比会做事情的更能成功,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从来就不缺乏做具体事情的人,缺的往往是思想家,缺的是信仰。毛解决这个问题,而蒋频于奔命,这就是一个成功,一个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个秀才,一个兵,秀才虽然在开始单挑兵是打不赢的,但是秀才号召一群农民把那个兵群殴了一顿,于是他胜利了,这就是中国近代史。